從深海網箱到陸地運輸途中確保海魚100%存活率,山東做到了。
5月22日,記者從經海漁業獲悉,當天“經海1號”活魚運輸船順利交付。該船為全國首艘養殖運輸船獲批準建船只,滿載活魚運輸量可達60噸,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先進最智能的活魚運輸船。

“這艘船經過海試成功交付后,將很快從造船廠駛向煙臺深遠海海洋牧場。眼下,夏天氣溫較高,正是這艘活魚運輸船大展身手的好時候。”經海漁業相關人員介紹,“經海1號”由江蘇省鎮江船廠(集團)有限公司建造完成,總長62米,型寬10.5米,型深5米。該船自動化程度高,運裝效率超傳統漁業運輸5倍,先進性遠超亞洲同類型船型。
為何需要建造這樣一艘活魚運輸船?據了解,自2020年成立至今,經海漁業已在山東煙臺長島南隍城島海域投入9座智能化網箱,數百萬條深海黑鮶、海鱸、虹鱒在網箱內健康養成并持續銷售。隨著經海網箱產量的大幅提升,運輸難題隨之呈現。且養殖運輸船在我國屬新生事物,各地均無建造、管理經驗。
因此,需要專為現代漁業海洋牧場深海網箱平臺養殖活魚運輸需求而設計建造的運輸船尤為重要。2021年,在山東省、煙臺市漁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海開始申請建造養殖運輸船,政府漁業部門及時并根據不同養殖形式和需求,制定承載不同養殖水產品運輸功能的“養殖運輸船標準船型”,確保最大限度滿足經海養殖產品的運輸要求。待“經海1號”活魚運輸船投入使用后,將會極大地提高經海的物流效率。
“經海1號”活魚運輸船的建成,將在經海漁業實現深遠海養殖“陸海聯合”運輸鏈路上發揮重要作用,填補了國內深遠海海上收魚全自動、智能化的空白,對進一步加快現代海洋全產業鏈建設、實現海洋強國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據了解,“經海1號”活魚運輸船的智能化技術在國內首屈一指。該船具有魚艙遙控收魚、趕魚等作業功能,最大卸魚速率約250立方米/小時。為了實現活魚運輸的功能,該船配備了水循環、二氧化碳去除、水溫調節、水處理消毒、水質監控、自動清污等適用于活魚養殖的環境控制維生系統,其中水溫調節功能解決了深海養殖因夏季水溫高無法實現南北調養的問題。
此外,該船還可通過智能監測及控制系統,實施活魚稱重、計數等操作,實現對全船活魚動態信息和數據的全程監控。經海魚兒從深海網箱至陸地運輸途中存活率可達100%。投入使用后,可保質保量地承接大批量活魚運輸任務,顯著提高深遠海養殖的經濟效益。
如今,山東煙臺長島南隍城島海域9座深海智能化養殖網箱已投入使用,“經海1號”“經海2號”活魚運輸船已整裝待發,從深海到餐桌經海一路領“鮮”。未來,經海將繼續以“經略四海,營養中國”為使命,以“創領中國現代海洋漁業全產業鏈模式”發展目標,努力讓優質的海洋蛋白走上更多中國家庭的餐桌。(來源:濟南報業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