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日前,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政府與綠色動力(601330.SH)簽訂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投資建設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總投資預計超過100億元(含入園企業的投資)。
據了解,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項目將通過垃圾資源化利用,在有機解決垃圾過剩、資源短缺、能源不足等突出矛盾的基礎上,通過靜脈產業鏈條化延伸,進一步拓展產業、創新業態,實現垃圾變廢為寶、資源高效利用、項目集約集聚、產業綠色低碳。
三大區域有“靜”有“動”
綠色動力公告顯示,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初步選址在濟南市章丘區黃河街道(緊鄰章丘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按階段分步實施,總占地面積規劃約1900畝左右。
該園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固廢和環保處理中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污泥處理、廢氣處理中心等項目)、綠色能源保障區(直供電、供水、供熱等基礎保障項目)、產業聚集功能區(食品加工、汽車裝配制造、儲能、生物制藥等項目),實現整個園區循環聯動,減少環境危害,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根據規劃,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項目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切入點,結合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等國家級戰略,按照“全國引領、省內惟一、著眼當前、布局未來”的定位,致力于打造有“靜”有“動”的低碳環保產業園。
濟南市副市長馬保嶺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雙方在前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良好合作基礎上,再次深度合作,打造章丘區低碳環保產業園,建設固廢和環保處理中心、綠色能源保障區和產業聚集功能區,打造成濟南市乃至全省首個集能源自給、規模聚集、產業融合、效益顯著的綜合性低碳循環經濟產業園,成為引領全國以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為基礎建設產業園的典范。
綠色動力集團董事長喬德衛表示,綠色動力集團將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努力將低碳環保產業園打造成為引領全國的、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基礎建設產業園的典范,助力章丘區甚至濟南市環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按階段分步實施
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項目的切入點是垃圾焚燒發電,在這一領域,綠色動力的產業優勢值得一提。
綠色動力是中國最早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企業之一,主要以BOT等特許經營的方式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以及技術顧問業務。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公司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領域運營項目32個,在建項目5個,運營項目垃圾處理能力達3.5萬噸/日,裝機容量724.5MW。
憑借這一產業優勢,綠色動力與章丘早有合作。2012年2月,綠色動力就成立了章丘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73億元,該公司與章丘區政府通過BOT模式投資興建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目前,設計處理能力1600噸/日的章丘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施工總量的44.09%。
對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項目,山東省住建廳二級巡視員、城市管理局局長楊建武表示,項目規劃建設要注重園區內涵的定位,產業內容要豐富,要建立健全垃圾處理體系,進一步拉長下游產業鏈,形成閉環管理,既要解決燃眉之急,又要為長遠謀劃。要瞄準“全省領跑、全國領先”的目標,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力爭打造成全省落實黃河戰略的示范性園區。
“本次簽訂的協議為初步確定合作的意向性文件,并不具備強制約束力。此外,本次涉及投資金額較大,計劃按階段分步實施。正式合同簽訂后,公司將通過自有資金或外部融資進行項目建設,資金到位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對公司現金流管理造成一定壓力。此外,低碳環保產業園的建設運營屬于新業務,公司目前無相關經驗積累,存在項目推進進度及實際經營狀況不及預期的風險。”關于該項目可能存在的風險, 綠色動力對經濟導報記者回應稱。
“園區+項目”模式
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項目規劃背后,是濟南市對垃圾處理設施的布局考量。
經濟導報記者從濟南市城管局了解到,目前,該市已建成起步區孫耿、長清馬山、章丘高官寨、萊蕪牛泉、商河孫集5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形成了“東南西北中”的分布格局,實現環衛設施提標升級。
同時,濟南市城管局遵循“5+N”總體規劃布局,按照“園區+項目”模式,以現有的垃圾焚燒處理廠為依托,統籌規劃生態環境產業園區,高標準建設與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相匹配的城市垃圾處理設施。至“十四五”末,全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完全能夠滿足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的處理需求。
“本質上說,垃圾發電是現在和未來處理垃圾的重要方式。如果燃燒的成分一定比例是非化石燃料成分,比如是植物秸稈、樹枝樹葉、廚余垃圾等,其發電或供熱的碳排放有一定減少,能做到一定程度的低碳。”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周勇同時提到,垃圾發電需要摻燒一定比例的化石燃料,也有一定量的碳排放。除此之外,還有垃圾發電特有的某些污染。也有產業布局不愿意靠近垃圾處理場所的偏見。除非有土地、用能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方能有效吸引適合的投資落地。
“如果有特殊的用地、用能等政策吸引,垃圾發電廠周邊就能發展起來用地、用電、用熱較多的產業。從而與垃圾處理、垃圾發電供熱等,形成良好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周勇說。
他強調,垃圾處理是世界難題,做到低碳環保產業聚集,離不開政府的特殊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