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11月29日,山東帝盟重工機械有限公司舉行16臺恒特輪式挖掘機及合作定制產品出口中亞發車儀式。 |
導報記者 謝衛振 近日,德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德州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情況。 據介紹,2023年德州市工信局全面落實全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推進大會各項工作部署,堅定不移抓實產業鏈“鏈長制”。2023年1-11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0.7%,居全省第5位。連續3年入選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62位)、中國數字城市百強市(第63位)。 精準布局 構建產業鏈推進機制 加強頂層設計。德州市優選12條標志性產業鏈,明確細分領域、細分行業,傾斜要素重點發展。優選79家優質骨干企業擔任“鏈主”,對“雙50強”和219家關鍵企業重點培育,打造產業鏈“強企方陣”。 強化頂格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鏈長”,謀劃產業發展,部署工作任務,帶頭調研企業、延鏈招引和走訪洽談。完善工作體系。抽調35名專職招商人員入鏈集中辦公,督促縣市區成立實體化推進機構,理順市縣協同聯動機制。 對接招引強勢起勢。2023年以來,各產業鏈鏈長帶隊外出招引240余次,全市新開工標志性產業鏈項目301個,到位資金201億元。高規格召開全市“雙招雙引”推介會,24個優質項目集中簽約,簽約金額超過247億元。高標準開展“遍訪總部”,市縣聯動、鏈長掛帥,密集走訪239家外地總部,與在德“老東家”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達成新的合作項目85個,總投資382億元。 精準謀劃 強化項目支撐力度 技改提升加速成勢。2023年1-11月份,全市113個省技改導向目錄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87.7億元,130個市級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16.3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投資62億元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產業化項目、投資6億元的集成電路用高純濺射靶材生產項目已通線量產。高端化工產業鏈推進恒升園區擴區成功,新增園區面積79.52公頃,總面積達到5.01平方公里。 智改數轉全面聚勢。全市累計建設5G基站1.1萬個,重點場所5G網絡通達率100%,全省創新首發數字經濟“用云量”指標體系。實華化工、立尊焊絲等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2023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歐瑞電子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典型案例(全省2家),世商焊材入選工信部5G工廠。2個項目入選省級“產業大腦”,5個項目入選省首批數字經濟總部,128家企業入選省級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試點。獲批省級“晨星工廠”189家、試點園區2個、試點縣2個,新增省級數字經濟園區4個,數量均列全省第1位。 精準施策 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抓要素賦能。全市組織各產業鏈分析產業運行情況,逐個研究推進產業布局、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破解之策。2023年各產業鏈共開展調研380余次,為企業解決困難140余個,10個項目獲批省專項用地指標1591畝。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會,向金融機構推介167家專精特新企業貸款融資需求36.5億元,持續增添企業發展動力。 抓對接合作。全年各產業鏈召開大型峰會、展會論壇,對接高校院所、基金等170余次。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密集對接中國半導體協會、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等院所20余家,深度開展合作。食品加工產業鏈組織企業參加2023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山東)交易博覽會,現場簽約突破1000萬元。紡織服裝產業鏈舉辦中國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峰會,邀請中紡聯專家為企業把脈問診、指導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對接山東大學等高校,簽訂13項產學研合作協議。 抓平臺建設。全市大力推進“一鏈三中心”產學研合作體系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落戶德州。新一代信息技術、食品加工、高端化工產業鏈成立產業創新應用研究院,德州學院中興通訊數字化產業學院正式揭牌,集成電路現代產業學院揭牌成立。紡織服裝產業鏈與威海迪尚集團,達成紡織創新聯合體合作項目,40余家企業納入供應體系。 抓產業集群。太陽能光熱應用裝備和生物產業示范基地順利通過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評價,分獲四星級、三星級;ば虏牧、大豆玉米深加工產業獲批省“雁陣形”產業集群。天衢新區電子信息、夏津新型紡織、樂陵調味品入選省級特色產業集群。齊河縣獲評省工業強縣、樂陵市獲評省民營經濟先進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