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產業作為面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應用場景廣、產業帶動強的特點,是當前各地培育先導性、支柱性產業的一道“搶答題”和“必答題”。近年來,山東將空天產業作為未來重點培育的產業方向之一,從技術創新與行業應用兩端雙向發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目前,我國空天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已經取得了較大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相關科技成果轉化率仍較低。如何更好地讓科技成果“紙變錢”,彰顯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效,真正繪就空天產業藍圖,對北京理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下稱“前沿院”)這所新型科研院所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
第一,以科技為手段,持續打造“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前沿院目前已引進人才241人,其中引進院士6人,引進國家杰出青年人才、長江學者等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7人,“高精尖”海內外高層次人才51人,行業緊缺人才76人。此外,引進孵化科技成長型企業35家,累計規上企業3家。下一步,前沿院將持續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堅持推進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不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人才—科技—產業”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第二,以市場為導向,探索建立成果轉化“前沿院模式”。
前沿院依托學校資源,利用校地共建優勢,結合山東省重大戰略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有組織、高質量、高效率”的前沿院成果轉化模式,持續賦能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探索形成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北理工模式”。廣大科研院所也可以積極借鑒學校成果轉化成熟模式,打通渠道堵點,多方位對接優質合作資源。在轉化過程中,針對不同階段的成果,可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培育轉化。針對市場成熟、前景明確的成果,鼓勵通過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實現轉化,支持創辦學科性公司,實行“成果作價入股+股權獎勵+科研人員現金投資”模式,形成風險共擔意識。
第三,以效益為中心,發揮科創金融的引擎助推作用。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創新成為發展第一動力”的關鍵一環,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工廠、從書本走向市場的“最先一公里”,需要切實發揮好科創金融的引擎助推作用。
前沿院將通過設立投資平臺公司,發揮好“北理+濟南”的品牌優勢等九大優勢,推動更多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實現“從0到1再到10”的長效化轉化。借助科創金融,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等三大重點產業,聯合地方政府、銀行、投資、科技服務機構構建科創金融綜合服務機制,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步伐。針對科技創新投資的高風險性,前沿院探索建立符合特點的投資機制和容錯機制,促進科技創新與資本地有效對接,創新扶持機制,全周期一站式服務企業成長。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創新機制,打造“前沿院成果轉化模式3.0”,持續在集聚高質量人才、產學研深度融合、提供有效技術供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自身資源融合優勢,助力山東相關產業做強做大做優。
(導報記者 戚晨 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