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濟南市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進行解讀。

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公務員局局長、市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王玉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才政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邀請函。近年來,濟南市聚焦“人才政策在同類城市中始終保持比較優勢”這一目標,時時對標外地先進城市,持續優化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為廣大人才來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全面保障。2024年,濟南常住人口增速翻倍提升,新增青年人才超過15萬人,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87.5萬人,濟南連續3年獲評“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選2024年“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
近期,按照“更有效、更精準、更具針對性”的原則,對政策再優化、再豐富、再提升,修訂出臺了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政策修訂主要做到“四個更加突出”。
更加突出服務產業,持續貫通全鏈條人才支持體系。構建起了涵蓋頂尖人才、產業領軍人才、青年創業人才、技能人才的全鏈條人才支持體系,使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和產業發展需要。年輕人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本次政策修訂,加大對青年科創人才特別是創業人才支持力度,新增3項具體政策,每年新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其中:新增青年科技人才創業支持政策,每年遴選10名左右創業人才,每人給予一次性50萬元資金支持;新增海聚泉城專項人才“蓄水池”支持政策,每年遴選15名左右高層次人才,每人給予50萬元資金支持;新增博士后創業支持政策,每年遴選10個左右處于初創階段的博士后創業企業,每個給予30萬—50萬元資金支持。
更加突出多元賦能,持續完善全要素創新創業體系。此次政策調整,疊加導入平臺載體、金融對接、配套服務等多維度支持政策,加速提升濟南對人才的磁吸效應。平臺搭建方面,新增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建設相關政策,整合全市各類平臺載體,廣泛鏈接海內外人才項目、賽事引才項目等優質資源,打造全市“1+N”項目孵化矩陣,根據成效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金融支持方面,成立首期3億元的海右人才基金,帶動形成“財政引導基金領投、市場化基金跟投”的雁型科創基金投資矩陣,以“耐心資本”“大膽資本”陪伴人才成長成才。配套服務方面,探索構建科技創新容錯免責機制,打造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制度環境,讓廣大人才輕裝上陣,心無旁騖創新創業。
更加突出校地融合,持續打造全方位協同聯動體系。發揮省會科教資源豐富優勢,大力支持校地融合發展,本次政策調整,充分吸收新修訂出臺的《濟南市深化市校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相關內容,更大力度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產業融合發展,更高效能促進科技成果在濟落地轉化。
更加突出生態營造,持續優化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傾力構筑“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以高品質人才生態帶動人口引力、發展動力、城市活力整體躍升。本次政策調整,提出健全人才政策常態化宣介機制,辦好海右人才節、“雙創”大賽、大學生開學畢業“雙典禮”等特色引才活動,持續擦亮濟南城市人才IP品牌。此外,對人才關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醫療保健等問題,進一步完善服務內容,優化服務舉措,推動全市人才服務體系更具特色、更有溫度。
今天的濟南,正在拿出最大誠意、最實舉措、最優服務,讓人才站C位、當主角。3月20日,濟南全城在行動,以一座城的禮遇,接續舉辦“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中國·濟南第三屆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組織2000余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優質職位3萬余個,吸引海內外超5萬名人才到場,各項數據刷新同類人才招引活動紀錄,濟南城市吸引力持續增強,人才集聚度持續提升。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