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下旬開始,“618”大促正式拉開帷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與各大電商平臺促銷形成“補上加補”的疊加效應,帶動新一輪消費熱潮。
以舊換新蘊藏巨大市場空間,是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今年實施的以舊換新政策實現跨年度無縫對接,通過“加力擴圍、惠民升級”,基本實現“全方位、無死角”覆蓋消費者各類換新需求,成效非常顯著。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5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放直達消費者的補貼約1.75億份。
今年的以舊換新主要針對汽車、家電、數碼、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五個領域,相關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并明確了補貼范圍、補貼標準。以舊換新,越來越“新”,當更多高質量的耐用消費品走入居民生活,無疑大大提升了以舊換新政策的覆蓋面和普惠性。
從深層邏輯看,以舊換新的價值遠超單純的市場增量。以舊換新政策精準切中循環經濟的時代脈搏,是激活龐大存量市場、挖掘內需新潛力的關鍵一招。
盡管成績斐然,但必須清醒認識到以舊換新政策落地時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部分地區補貼申請依賴手機操作,對老年人極不友好,無形間構成參與屏障。另一方面,政策重點聚焦汽車、大型家電等“大件”,但對高頻更換、同樣蘊含更新潛力的“小件”電子產品支持不足。
因此,為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持續深入,可進一步從幾個方面落實落細,持續釋放以舊換新對消費的帶動作用,充分激發消費活力。
一方面是降低門檻,簡化流程,讓補貼直達居民,繼續提振居民以舊換新的意愿和能力,持續激發消費活力。同時,激發老年人參與熱情,可以通過社區發放以舊換新實體券,讓老年人也加入以舊換新的活動中來。另一方面,在鞏固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支持基礎上,應適時將高頻電子消費品和適老性產品納入補貼范圍。
深入推進以舊換新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把這項既惠民又利企、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好事辦好,需要產供銷、上下游、政企民、線上線下協同聯動,通過綜合施策,切實打通堵點、破解難點,依靠市場多樣化高質量供給,不斷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加快形成更新換代的規模效應。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