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全球化征程中,跨境合規、物流運輸、市場洞察等“暗礁”頻現,急需專業機構和平臺智能化導航與全周期護航。
山東一批行業標桿企業通過AI技術深度賦能與“陪跑式”服務體系,構建全鏈條解決方案,幫扶傳統產業跨境轉型,讓更多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幫扶傳統產業跨境轉型
在經濟全球化與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易運盈(山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易運盈”)憑借創新的商業模式與全方位的服務體系,成為傳統企業進軍跨境電商領域的助推器,通過深度“陪跑”助力眾多傳統企業在國際市場開疆拓土。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作為傳統紡織行業巨頭,在易運盈的幫助“陪跑”下,從參加亞馬遜平臺90天孵化營奠定基礎,到參與跨境電商企業孵化式培訓之亞馬遜高階培訓班提升技能,如今已擁有成熟的運營團隊,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美金。山東岱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同樣通過參加易運盈的培訓,整合自身供應鏈優勢,優化運營策略,其在亞馬遜平臺上的業務年銷售額也突破千萬美金,產品暢銷全球。
“易運盈首創的‘AI+數據+產業帶+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宛如一套精密的商業運作系統,為傳統企業量身打造出海方案。”易運盈市場部總監周東岳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易盈出海數智外貿云平臺”可借助AI模型實現多元渠道獲客,整合全球貿易數據,構建起了龐大的客戶網絡,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企業能夠精準定位潛在客戶,實現自動談單、智能生成營銷模板,打破了外貿壁壘。
易運盈還組建了專業的講師團隊,搭建起完善的培訓體系,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傳統企業開展外貿及跨境電商孵化培訓服務。易運盈董事長蘇杭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培訓課程全面覆蓋主流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技巧,從基礎的平臺規則講解、店鋪搭建,到高階的精準營銷、精細化管理,可滿足不同企業在各個發展階段的需求。“截至目前,易運盈已累計培訓外貿及跨境電商各層次人才3萬余人,為眾多傳統企業成功組建專業的跨境電商運營團隊。”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則顯示,全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已擴圍至165座城市,“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戰略持續發力。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易運盈錨定海外跨境服務領域,以蓬勃之勢加速前行。目前,其12座海外倉及海外分公司已投入運營,形成穩固的全球化服務支點。易運盈計劃在年底前將海外倉數量拓展至 20座以上,不斷織密全球服務網絡,向著更高質量的全球化發展目標穩步邁進,致力于為全球客戶帶來更高效、更優質的跨境服務體驗。
山東傳統企業眾多,更需要專業機構和平臺發揮引領作用,助力企業出海。蘇杭表示,易運盈通過創新模式與專業服務為傳統企業提供從技術支持、人才培訓到物流保障的全流程賦能“陪跑”,不僅助力企業在跨境電商領域取得商業成功,更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國際化轉型。
助力中小企業錨定出海新坐標
7月中旬,由山創營學堂聯合百年學堂組織的8天7夜商務考察團即將深入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三大東盟經濟樞紐,在RCEP框架形成的19億人口統一市場中,為山東中小企業探尋"第二增長曲線"的精準錨點。
“浮于表面的‘出海’是沒有用的,奔著機遇去的‘出海’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山東大學校友企業家俱樂部副理事長、山創營學堂創始人趙春雨認為,單純的游玩觀光對于企業家和創業者來說不具有戰略意義,要真正深入當地的政、商、工、農、貿易等多個領域,像做CT檢查一樣去掃瞄判斷當地的產業鏈,這才是訓練營的意義所在。

“2024年4月至12月,我們組織了山東中小企業赴馬來西亞出海考察營,三天的考察實踐讓營員們對當地的政商資源有了深度對接及交流,目前這些企業已經有了與當地貿易往來的實質性合作。”趙春雨認為,作為連續16年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之一。通過前期考察和對接,可以讓山東品牌、技術、文化更好融入東盟本地的產業生態,尋求雙方貿易提質增效的“雙向奔赴”。
“訂單不穩定、利潤走低、退貨率高、貿易環境變化快……不少中小企業老板都在經歷不同難度的考驗。”趙春雨表示,將風險前置的服務邏輯讓首次出海的企業避免了“試錯成本”的陣痛,尤其是在全球貿易環境巨變下,山東中小企業更需要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強化產業創新和全球品牌建設。
在帶領山東中小企業出海考察的同時,趙春雨還積極開拓出國內頭部企業的研學營項目。“胖東來在零售業成為現象級后,我們就開發了帶領創業者們去河南、去‘胖東來’學習考察的研學營。截至目前,已經有2000多位中小企業主跟隨我們到訪過‘胖東來’,我自己也去了16趟許昌,下周我們即將組織山東省其他單位到許昌胖東來研學。”趙春雨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們能做的不僅是幫助山東的中小企業打開通國際市場的大門,還能幫助企業重構商業邏輯。

“帶領中小企業以及創業者‘走出去’,幫助他們聚焦新形勢下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作為機構和平臺,我們希望為這些企業的海外業務研判風險,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思路和經驗,防止他們走彎路或者盲目‘出海’。”趙春雨表示,7月,還將帶領企業去新疆參加中亞商品貿易博覽會,開啟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考察團,幫助希望掘金中亞的企業繪制“出海”航線。
把握主動權搭建直通橋梁
全球產業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山東正以中小企業出海專項行動為支點撬動制造業全球化布局的新棋局。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山東上月聚焦全省重點行業領域,開展了專精特新企業優品海外行、特色產業集群“抱團出海”行。據規劃,今年山東將力爭全年組織300場以上境外展會、10場以上專題對接活動,“一業一策”助力更多企業深耕海外市場。

根據對山東116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統計,六成企業已經開展了國際化業務、有出口外貿實績,另有兩成企業也在謀劃“走出去”拓市場。
“外部環境有變化,我們需要借助行業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推動,通過專項行動、出海聯盟等形式抱團出海,繼續借助跨境電商、服務貿易、中間品貿易等新業態挖掘跨境電商的新契機。”參與山東中小企業出海專項行動的一家企業負責人李云海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建立起全周期管理、全方位服務、全要素保障的“出海”機制,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搭建了直通橋梁。
近年來,山東打出“組合拳”,積極幫扶中小企業出海,從跨境電商孵化、國際貿易服務到產業鏈協同對接,多維度幫扶中小企業。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張慶表示,山東將以“工貿協同”理念為指引,以出臺《山東省助力中小企業“揚帆出海”2025年行動方案》為抓手,通過“建立一套服務機制、搭建一個服務平臺、組織一批服務活動”的方式,凝聚多方力量、匯聚各方資源,為有意向、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出海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務。
政策實效的背后,是山東將行政資源轉化為市場動能的機制創新實踐,通過優化服務鏈條、整合全球資源,山東正助力全省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