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7月1日訊 滕西遠出生于1925年,是土生土長的山東萊蕪人。雖是100歲的高齡,但依舊閑不住,每天都會打理家門口的小菜園,他的妻子王鳳香說他經(jīng)常忘記種的什么菜,但是談起抗戰(zhàn)往事,每一次戰(zhàn)役滕西遠都記得清清楚楚。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占盧溝橋事件。12月27日,日本鬼子占了山東濟南。他們的罪惡到處掃蕩,殺人放火,我們千萬不能忘記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犯罪的滔天罪行。”采訪時滕西遠向記者說道。
13歲正式參軍人伍,滕西遠成為萊東縣大隊的一員。在一次動員大會上,首長說:“誰是狗熊,誰是英雄,只有砍下日本鬼子的腦袋才能決定。”當時滕西遠就暗自下定了“當英雄”的決心。1940年夏初,日軍瘋狂掃蕩魯中抗日根據(jù)地,妄圖用“三光”政策將抗日根據(jù)地吃掉。八路軍山東縱隊在這里與日軍進行了一場惡戰(zhàn)——楊家橫戰(zhàn)斗。擒賊先擒王,當時,滕西遠躲在暗處,掏出槍,瞄準鬼子的旗手,將其一槍擊斃。日軍一時亂了陣腳,發(fā)起瘋狂攻擊,直到雙方展開肉搏戰(zhàn)。滕西遠說:“肉搏戰(zhàn),眼睛一不注意,不警惕,腦子不集中,那個大刀片就煽到腦袋上。”在這次戰(zhàn)斗中,滕西遠榮立一等功。由于在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突出,還被獎勵了人生中第一把匣子槍。而這把槍見證了他浴血殺敵的歲月。
時間來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圍殲盤踞南麻地區(qū)的國民黨整編第十一師時,滕西遠時任炮兵連長。當時,他的一位戰(zhàn)友是山坡上的瞭望哨。滕西遠去查哨時,發(fā)現(xiàn)了敵情,對方有兩個加強營,大約200人,裝備非常齊全。而此時,滕西遠和戰(zhàn)友只有三枚手榴彈、一支步槍、一支手槍,滕西遠決定和戰(zhàn)友計劃上演一出“空城計”來拖住敵人。滕西遠告訴記者:“我拿著手榴彈、步槍,把手槍給戰(zhàn)友,我打敵人的埋伏。扔了個手榴彈,打了個點射,把敵人那兩個加強營拉住。這個部隊距離出事的這里有半里路,我就用步槍送信(號)。”
扔出手榴彈,鳴槍送信。摸不清狀況的敵人一直按兵不動,誤以為進了埋伏圈。很快,我方部隊趕來,殲滅了兩個加強營敵人。這一戰(zhàn),滕西遠被表彰授予一等功。粟裕將軍獎勵給他一把匣子槍,并親自給他掛在身上,稱贊他為“孤膽英雄”。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采訪過程中,講到動情處,滕西遠唱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經(jīng)歷過一次次殘酷的戰(zhàn)斗,他前后負傷5次,彈片在他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記,穿越歷史煙云,抗戰(zhàn)老兵們的鋼鐵意志與頑強信念依然如從前。“我們不能忘國恥,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寄托哀思,奮發(fā)圖強,振興中華!”滕西遠說道。
閃電新聞記者 耿欣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