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膠東半島東北部招遠、龍口兩市交界處的玲瓏山下,有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金礦——玲瓏金礦。她以壯美的身姿、絢麗的風采向人們訴說著自己從血色玲瓏、紅色玲瓏到金色玲瓏的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玲瓏金礦及膠東根據地軍民為黨中央籌集、輸送了13萬兩黃金,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陜甘寧邊區和黨中央的財政緊張狀況,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13萬兩黃金送延安”的玲瓏紅色基因依然在傳承和發揚,激勵著玲瓏金礦在新時期向高質量發展。
籌金活動千辛萬苦
抗戰時期,黃金爭奪戰十分激烈。對黃金儲量豐富的招遠玲瓏金礦,日本侵略者覬覦已久。1939年2月27日,日軍侵占招遠縣城強占了玲瓏金礦。為全面管制黃金,日軍對私賣的黃金一律沒收。
1938年7月,中共膠東特委成立了招遠采金管理委員會,1940年8月撤改成立玲瓏采金局,領導膠東根據地軍民多方籌措黃金,組織根據地軍民和礦工同日偽軍開展奪金斗爭。在解放區和敵占區秘密建立、控制了金礦,采用合營、合資、租賃、自產等形式生產黃金。
1939年冬,中共膠東區委書記王文向有關同志秘密布置了一項任務:到招遠籌集黃金。隨后,革命同志潛入金礦組建地下黨組織,金礦工會成立,礦工們與日偽軍斗智斗勇,用石頭換下高品質金礦石,把金礦粉揉進頭發,藏到棉襖、鞋底的夾層里,甚至把汞膏(內含品位很高的金子)塞進菜餅子帶出來。同時,在黃(縣)招(遠)公路組織武裝力量伏擊日軍運金車隊,直接從日寇手里搶奪黃金和金砂,其中一次就繳獲了30公斤金條。還設立了秘密地下黃金收購站,換購群眾的黃金。教育當地群眾資共不資敵,鼓勵群眾售金、獻金和捐金,在玲瓏金礦附近每周能收購50—60兩黃金。
無數英雄血染運金路
籌金不易,運金更難。從膠東把黃金安全運到延安,路途遙遠,需要穿越上百道封鎖線,越過犬牙交錯的敵占區和國民黨頑固派控制區,繞開無數日偽據點,一路充滿艱難險阻。
黃金運送通常采用開辟運送通道、分段接力、運金部隊護送等方式,通過敵占區和封鎖區,開辟了膠東半島北部的“渤海走廊”和“濱海通道”。1941年—1943年7月,黃金、軍火等重要物資主要通過“渤海走廊”,經平度、昌邑、濰縣、壽光,在日偽眼皮底下穿過40多個村莊、120多公里,到清河根據地,再南穿膠濟線送到魯中或魯南區。
沿途根據地運金部隊分段接力護送,主要路線是從山東分局駐地魯南區出發,經微山湖和湖西根據地,到冀魯豫邊區,再前往太行山根據地,之后到延安。據時任魯中工商局監察專員的孟英講述,山東分局收集上來的黃金絕大部分送往延安,分局主要領導黎玉親自安排送金任務,哪個部隊送,誰負責,走哪條路線,都絕對保密。
還有運金小分隊直接從膠東運送黃金到延安。
據玲瓏金礦原副礦長于訥講述:1943年秋,戰士王德昌參加了一支26人組成的運金小分隊,經過一路浴血戰斗,到達延安時僅剩6人,黃金卻一兩未失。神秘的“黃金部隊”在向山東分局、向延安護送黃金的行動中,無數英雄血染運金路,卻沒發生過一起攜金叛逃事件,沒丟失過一兩黃金,彰顯出送金人忠誠使命的崇高品質。
雪中送炭貢獻突出
據山東招遠縣有關檔案記載,1937年至1945年,膠東特委和玲瓏金礦大約籌集了13萬兩黃金送到延安黨中央。按照《陜甘寧邊區九年來財政收支報告》計算,這些黃金相當于1943年邊區財政收入的7倍。毋庸置疑,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運送到延安的黃金極大地緩解了當時緊張的財政經濟狀況。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再加上皖南事變后國民政府完全停發經費,各抗日根據地生活十分困難。1940年,延安農民人均糧食不足1石,棉花1941年才達到3個人1斤的水平。部隊吃穿、機關運轉都難以保證,邊區人民的負擔也達到了極限。
另外,購買槍械、彈藥、緊缺的醫療物資,以及開展對外活動都需要黃金等“硬通貨”。因此,1939年11月,中央初擬李富春等到山東籌款,送到延安的黃金,為延安換購緊缺的物資、打破敵人的封鎖,起到重大作用。相較于法幣、邊幣等,黃金具有更強的購買力。據計算,在1942年,13萬兩黃金大約能購買4.99億斤小麥。玲瓏金礦和膠東根據地送到延安的黃金,還為穩定邊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穩定延安經濟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貢獻。
英雄的玲瓏兒女、膠東軍民懷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傳承著“13萬兩黃金送延安”的革命精神,在黨的革命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傳承中黃金產量穩步增長
“13萬兩黃金送延安”的玲瓏紅色基因力量源泉一旦迸發,必將激發澎湃活力。自1962年重新組建以來,山東黃金集團所屬玲瓏金礦一直傳承紅色基因,深挖黨建工作內在潛力,為黃金生產再創新佳績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重新組建后的60年里,玲瓏金礦曾連續23年實現黃金產量全國第一,年利潤曾占到全國黃金行業總利潤的一半有余,一直位列“中國黃金生產十大礦山、中國黃金經濟效益十佳礦山”,被譽為“亞洲第一大金礦”;先后于1988年、2006年、2016年在國內黃金礦山中率先突破累計生產黃金100萬兩、200萬兩、300萬兩大關,并于2017年11月成為中國首個累計產金100噸的單體井下開采的礦山,成為中國黃金行業歷史中的一座豐碑,并在世界黃金行業有著獨樹一幟的影響力。
進入“十四五”,玲瓏金礦緊盯山東黃金“致力全球領先、躋身世界前五”的戰略目標,以“穩定產量、深化改革、重建基礎、創新驅動、提升質量、謀求長遠”為整體布局,著力穩中求進,促進企業健康發展;著力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凝聚發展合力;著力服務社會,樹立了“山東黃金、生態礦業”的品牌形象。
紅色基因作為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寫照,其意義不在于它留下了什么,而在于它還能創造什么;不在于它曾經有過怎樣的表現,而在于它將如何傳承下去。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紅色基因與黃金血脈同頻共振,玲瓏金礦在深入挖掘和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先鋒模范和先進典型,以及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等組成的先模方陣,成為擔當盡責、攻堅克難的生力軍和風景線。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