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yī)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小王(化名)。他是角膜捐獻者的后代,同時也是即將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三年前,一場疾病奪走了小王的母親。在生命最后時刻,她毅然決定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獻,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xù),為黑暗中渴望光明的陌生人點燃希望。
20年前,一次意外導致小王左眼受傷,盡管經歷了多次手術,但效果始終不理想。近日,他的眼睛持續(xù)疼痛,視力急劇下降。經史偉云教授團隊診斷并實施角膜移植手術后,病情趨于穩(wěn)定。得知小王是角膜捐獻者家屬后,醫(yī)院為他提供了特殊幫扶和關懷。
角膜移植不僅是一項恢復視力的手術,更是幫助患者重獲生活自理能力、回歸正常社交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國角膜捐獻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數(shù)據顯示,我國每百萬人口的年角膜捐獻率(包括器官捐獻時捐獻角膜)僅為4,每年捐獻的角膜數(shù)量僅約1萬枚,而每年新增的角膜病患者卻接近10萬。一對捐獻的角膜可以為多位失明者帶來光明,讓無數(shù)在黑暗中等待的角膜盲患者重見孩子的微笑、感受四季更迭與繁星閃爍。
這位偉大的母親以及所有角膜捐獻者,他們捐獻的透明角膜是超越生死的饋贈,是穿越時空的禮物。這對小王和他的家庭,以及無數(shù)角膜盲患者而言,是黑暗中的光明。當繁星在夜空中閃爍,每一次眨眼都是他們留給世界溫柔的回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