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稱,調整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政策:將消費稅征收范圍,從“每輛零售價格130萬元(不含增值稅)及以上的乘用車和中輕型商用客車”,擴大為“每輛零售價格90萬元(不含增值稅)及以上的各種動力類型(含純電動、燃料電池等動力類型)的乘用車和中輕型商用客車”。
新政策將征稅門檻下調至90萬元以上,這樣一來,原本只有購買勞斯萊斯、賓利等頂級品牌才會被征收的消費稅,現在購買奔馳S級、寶馬7系的部分車型也將被征收了。與此同時,新政還首次納入了純電動、燃料電池車等此前免稅的車型。這樣一來,包括尊界S800、仰望U8等國產高端新能源車的購置成本也將隨之增加。
眾所周知,在傳統燃油車領域,超豪華汽車一直以高昂且堅挺的價格維系著自己的“臉面”,這“臉面”最終也轉化為品牌溢價,讓消費者為之買單。在新能源領域,無論是追求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域控的“三智”融合的尊界800,還是能坦克掉頭的仰望U8,抑或在高速行駛中能跳起來的仰望U9,這些國產新能源豪華車往往科技感十足,讓消費者為之買單的也是這無與倫比的科技體驗。
與大多數科技產品類似,隨著產線的優化和技術的革新,這些應用在新能源豪華汽車上的“黑科技”,價格遲早會降下來。此次消費稅的新政策,尤其是將新能源汽車劃入征稅范圍,并降低了“起征點”,這一系列舉措也向行業釋放出明確的信號:把“豪車”價位降下來,讓越來越多的人用上新能源“黑科技”。
同時,國產新能源豪華車品牌辛苦搭建的“黑科技溢價”體系,也不會被輕易拆除,畢竟科技永無止境;如果希望繼續維持“黑科技溢價”體系、讓消費者為科技買單,那就不斷研發、不斷將前沿科技創新應用于產品上,再將業已成熟的技術應用于中高端品類,實現科技“下探”,最終實現科技眾享。
此外,雖然本次新政策將9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但僅在零售環節征收,免除了新能源豪華車在生產環節的征收。這也給了依靠“臉面”維持品牌溢價的燃油豪華車品牌出了一道必答題:是繼續依靠現有模式維持品牌溢價,還是將維持品牌價值的核心下探,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享受到?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