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島市科學技術局公布的2025年度青島市創新聯合體備案名單中,青島市智慧海洋創新聯合體(下稱“聯合體”)榜上有名。
據悉,該聯合體由青島勵圖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勵圖高科”)牽頭,聯合聯通、浪潮等央企國企,以及多家科研院校和企事業單位共同成立,包含中國海洋大學的科研力量、浪潮的服務器資源、鐳測創芯的硬件技術、青島漢纜的海纜電能傳輸,以及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下稱“黃海所”)張正、廖梅杰等研究員構建的魚類病害智能識別和智慧漁業大模型等。成立聯合體旨在把“政產學研用”多方元素擰成一股繩,做好“智慧海洋”創新。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這種協同效應已結出碩果,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國家級漁港經濟區打造的大模型已接入近2000余艘漁船數據,成為全國漁港智慧化改造的范本。

強強聯合,共建智慧海洋產業新生態
現代海洋產業是山東“十強”優勢產業之一。目前,山東省海洋經濟呈現“一產領先,二產帶動,三產提質”的發展態勢。
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數據,2024年山東省海洋生產總值18011.8億元,突破1.8萬億關口,居全國第二位;2024年山東15個主要海洋產業實現增加值8068.6億元,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其中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7個產業增加值居全國第一。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也是青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近5年來,青島海洋經濟年均增長8.5%以上。在海洋科研領域,青島具有三個“全國第一”:涉海院士數量全國第一,海洋高端平臺數量全國第一,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全國第一。
“海水養殖歷經魚、蝦、貝、藻、參五次產業浪潮,青島不僅是我國五次海水養殖浪潮的發源地,目前也正在引領海水養殖的第六次浪潮——深遠海養殖!敝袊こ淘涸菏筷愃闪秩缡钦f。
據《青島市2035年海洋發展遠景規劃》透露,到2035年,預計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2萬億元,全面建成現代海洋中心城市……產業規模、發展潛力如此之大,如何助力青島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怎樣更好地服務、創新、引領、釋放海洋經濟生產力?青島市智慧海洋創新聯合體就此誕生。

據悉,聯合體將深度融合成員單位在科研攻關、技術研發、產業轉化、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核心優勢,構建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試熟化—產業化推廣”的全鏈條技術創新矩陣,精準對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應用場景需求,推動技術成果與市場資源的高效耦合,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慧海洋產業高地,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如黃海所聯合勵圖高科研發了海洋漁業大模型,百靈信息科技股份主攻智慧海洋生物大模型等。
“聯合體雖然是青島的,但功能和價值卻是全社會的。”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部長、青島市智慧海洋創新聯合體首席專家董軍宇教授表示,該平臺首次將海洋產業的多元需求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不僅可通過整合海洋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信息高效共享,而且可依托廣大高校、科研機構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協同、高效的海洋產業生態體系,為推動海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山東省智慧海洋水產養殖大數據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青島市海洋信息服務產業聯盟秘書長、聯合體的牽頭單位——勵圖高科董事長李海濤表示,聯合體將以入選青島市創新聯合體備案名單為契機,進一步聚焦智慧海洋領域的技術創新,致力于成為國內智慧海洋技術創新的核心推動者和產業生態構建的引領者。
“聯合體將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帶動海洋經濟產業營收增長。未來,有望吸引更多優秀合作伙伴入駐,不僅可促進青島市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快速增長,還可以打造具有更強國際競爭力的海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崩詈硎荆A計加入聯合體的企業年均增速可達30%。
優勢互補,加速產學研優勢轉化
科技興海,謀海強國。為加快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合體各成員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進一步加速了產學研優勢的轉化。
據介紹,聯合體以董軍宇教授為首席專家,聚集各成員企業及外援智囊團的人才優勢,目前已組建了一支由多個涉海領域的200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構成的全維度、多層次、創新創業梯隊,聚焦智慧海洋產業涉及的感、傳、知、用、裝備等五大領域的18項技術難點,覆蓋智慧海洋的全產業鏈,形成了從核心技術攻關、基礎元器件制造、終端產品生產到應用服務的完整鏈條,形成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智慧海洋產業人才集群。
“除了人才優勢,聯合體還有技術和資源兩大優勢!崩詈榻B,聯合體已累計申請專利253項,主導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63項,構建了自主可控的技術標準體系。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授予勵圖高科iSEAPLAT智慧海洋產業互聯網平臺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填補了國內海洋領域產業互聯網平臺的空白。
李海濤表示,在資源優勢方面,基于成員單位眾多突出的科研成果、長時間的行業深耕及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聯合體將精準把握行業痛點需求,實現從科研成果到優質產品的快速轉化。如勵圖高科上承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所(下稱“山儀所”)等機構的科研優勢,下融聯通公司、浪潮集團等頭部企業的市場和渠道資源,再加上自己的大模型和軟件特長,已在京津冀、江浙滬、粵瓊桂等地區陸續布局了智慧海洋、智慧漁港、智慧漁業等多個業務板塊。
行穩致遠,發展前景愈發廣闊
據李海濤介紹,聯合體今后將在三個方面重點發力。
首先,組織實施關鍵技術攻關,3年內在海洋災害預報、海洋漁業、海洋藥物篩選與設計、海洋資源勘探等領域研發垂直領域大模型;在海洋大數據、海洋先進傳感器、海洋物聯網通信、海洋智慧漁業、海洋環境監測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實現關鍵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產業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部分技術國際先進。
其次,在3年內打造海洋領域第一個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填補全國近50個國家級雙跨平臺中海洋領域一個都沒有的空白,助力山東在海洋工業互聯網領域、海洋人工智能領域占領全國制高點;同時建成1—2個國家級創新平臺,3—5個省市級創新平臺。
還要在3年內成功孵化上市企業1—2家;培育獨角獸企業2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及瞪羚企業3家以上;培育和引進海洋電子信息高成長企業30—50家。
此外,圍繞智慧海洋產業鏈上下游,聯合體將積極開展招商引資與本土企業扶持工作,“從大學到大海,從企業到行業,從局部到整體,聯合體最終要進化為一條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布局科學、持續發展的兼具青島特色和海洋特點的新型產業鏈!崩詈硎。
據悉,上海近期提出了“3+5+X”海洋產業體系,其中“3”是指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航運服務業和海洋旅游業三大主導產業,“5”是指海洋新能源產業、海洋新材料產業、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五大新興產業,“X”是指未來深遠海資源類產業和未來深遠海融合創新產業等海洋未來產業。
山東也在通過多種形式布局海洋經濟,如統籌陸海區域聯動,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持續抓好威海、青島藍谷、日照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山東特色海洋城市群。
李海濤介紹,勵圖高科將服務聯合體成員企業,“大家‘力出一孔’,才能‘利出一孔’,我們都要瞄準這個‘X’,只有瞄準未來的深遠海資源類產業和融合創新產業,聯合體才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勵圖高科將和聯合體成員一起持續聚焦企業轉型需求,堅持用顛覆性的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為企業發展持續打造新動能,也為我國海洋產業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再添新勢能,力求早日奪取全球海洋經濟、智慧海洋產業的‘制海權’!崩詈硎尽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通訊員 蔡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