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氣溫不斷攀升,中暑是夏季常見的健康問題,兒童由于體溫調節功能尚未完善,更容易因高溫、高濕環境或劇烈活動引發中暑,這是家長需重點關注的日常健康問題。對此,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介入科進行健康科普。
澄清誤區、避開誤區:
誤區1:“沒出汗就不是中暑”—錯!中暑嚴重脫水時可能無汗,但仍是中暑表現。
誤區2:“中暑休息下就好”——錯!重度中暑需專業醫療干預,延誤可能危及生命。
快速鑒別中暑:
不管是大人小孩,掌握快速鑒別、科學處理與有效預防的方法,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避免嚴重后果。
預防為先:避開風險,主動防護
避免高溫暴露: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時戴遮陽帽、穿淺色透氣衣物,及時更換汗濕衣物,減少熱量吸收。
定時補水,拒絕“等口渴”:每15~20分鐘提醒孩子喝水(即使不渴),優先選擇溫水,避免含糖飲料或冰鎮飲品(可能引發腸胃不適)。
環境安全,細節把關:車內溫度升高極快,切勿將兒童單獨留在車內(即使開窗也危險);室內保持通風,合理使用空調或風扇調節溫度。
警惕前兆,及時干預:若孩子出現哭鬧不安、面色潮紅、呼吸急促等表現,可能是中暑前兆,需立即采取降溫措施。
緊急處理:分秒必爭,科學施救
立即轉移,優先降溫:遵循“降溫第一,運輸第二”原則,迅速將孩子帶離高溫環境,移至通風陰涼處(如樹蔭、空調房),松開或脫去緊身衣物以促進散熱。嬰兒需立即解開包被,及時更換被汗水浸濕的衣被。
科學補水,少量多次:補水是預防脫水、輔助降溫的重要措施。若孩子意識清醒,可少量多次喂淡鹽水(100ml溫水加半啤酒瓶蓋鹽),避免一次性大量飲用或喂冰水,以防刺激腸胃;若處于昏迷狀態,嚴禁喂水(防止嗆咳窒息)。
物理降溫,精準操作:快速有效降溫是急救核心:先用溫水擦浴全身,再換冷水擦拭,同時在額頭、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等大動脈淺表處放置濕毛巾,加速散熱。注意禁用酒精擦拭(可能引發酒精中毒)。
持續觀察,及時就醫:密切記錄孩子體溫和狀態:輕度中暑若1小時內無緩解,或出現中度以上癥狀(如高熱、意識模糊),需立即送醫。
溫馨提示:
兒童中暑進展迅速,家長需保持警覺,及時采取降溫措施,必要時立即就醫。夏季建議隨身攜帶“防暑包”(含溫水、毛巾、風油精、口服補液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