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餓了么、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規范促銷行為,理性參與競爭,共同構建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此次約談既是對近期外賣平臺惡性競爭的及時糾偏,也為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劃定了清晰邊界。
近期,外賣補貼大戰硝煙濃烈,淘寶閃購、美團多次發放外賣大額券,平臺訂單迎來明顯增長。7月14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宣布,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創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購)。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數在突破2億基礎上,周環比凈增15%。截至7月12日23時36分,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再創新高,達1.5億單。在短期內,高額補貼確實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訂單量急劇攀升,商家也期望借助平臺流量提升銷量。
然而,這種“燒錢”式的競爭模式,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從市場秩序來看,過度的補貼導致市場價格體系扭曲,部分商家為了迎合平臺的低價策略,不得不壓縮成本,這不僅影響了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還可能對整個餐飲行業的價格形成機制造成干擾。對于商家,雖然每天接單量有所上漲,但實際收益并未明顯增加,還有賠本虧損的情況。長期來看,不利于商家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此外,外賣騎手作為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權益保障問題也逐漸凸顯。
對于各大頭部平臺企業而言,沉溺于存量市場的爭奪并非長遠之策。無底線地“燒錢”,只會不斷壓縮自身的利潤空間,擾亂產業鏈的正常運轉和市場環境的穩定,這種模式終究難以持續。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但外賣大戰中的各方應該“卷”的絕不只是價格,而是自身的轉型升級。唯有回歸服務本質,以理性競爭替代內卷式擴張,以技術創新驅動品質升級,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