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下稱“藍海股交”)深耕區域資本市場服務,所培育的斯坦德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斯坦德檢測”)正式啟動北交所上市進程。
斯坦德檢測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公告顯示,斯坦德檢測擬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630萬股(含本數,未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且發行后公眾股東持股比例不低于公司股本總額的25%。公司和主承銷商可以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超額配售選擇權不得超過未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本次發行規模的15%。若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724.50萬股。
今年2月剛掛牌新三板
對于募集資金用途,上述公告明確,本次首次公開發行新股所募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凈額,將全部投入青島生命科學檢測研發創新基地一期——青島生命科學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檢測平臺項目,未來將進一步增強其在生命健康等領域的競爭力。
企查查信息顯示,斯坦德檢測創立于2014年,創始人韓連超,注冊資本6300.43萬元,總部位于青島高新區,是一家綜合性的獨立第三方檢測和研發服務機構。
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一家業務范圍涵蓋生物醫藥、生命健康、生態環境、工業貿易等多個專業領域的綜合性檢測和研發服務機構。其主要業務包括檢驗檢測、分析研發、計量校準、認證咨詢、司法鑒定等,客戶群體廣泛,涵蓋政府機構、各類企業、高校院所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等。在發展歷程中,斯坦德檢測成績斐然,先后獲評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榮譽。
斯坦德檢測披露的申報稿顯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07億元、7.60億元和3.19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556.83萬元、5117.07萬元和1971.16萬元。斯坦德檢測的凈利潤主要來源于衡立環境和科創醫藥兩家子公司。報告期內,兩家子公司單體凈利潤合計分別為8274.58萬元、1.11億元和4475.52萬元。
根據斯坦德檢測披露的2024年報,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1億元,凈利潤約7227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6日,斯坦德檢測曾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中德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計劃備戰北交所上市。作為山東最大的民營檢測機構之一,該公司于今年2月25日在新三板掛牌。
“綠色通道”發揮關鍵作用
藍海股交有關人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作為青島本土培育的優質企業,斯坦德檢測從新三板掛牌到沖刺北交所,藍海股交均提供了全鏈條服務體系的深度賦能,其中“綠色通道”服務發揮了關鍵作用。
據悉,2024年12月,斯坦德檢測通過該服務啟動申報前咨詢,獲得全國股轉系統專項支持,包括專人受理、精簡問詢和縮短審核時限。得益于這一高效機制,斯坦德檢測于2024年12月25日正式提交申報材料后,僅用時兩個月,便在2025年2月25日成功取得新三板掛牌同意函,為北交所上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事實上,藍海股交“綠色通道”的高效,源于2023年10月20日與全國股轉系統簽署的監管合作備忘錄。作為首批建立該機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藍海股交為擬上市企業提供申報前專項咨詢輔導、專家實地走訪、申報專道優先受理、專人跟蹤審核進度等全方位服務,顯著縮短了掛牌審核周期。斯坦德檢測的成功實踐,正是這一創新機制效能的生動體現。
下一步,藍海股交將繼續以新三板“綠色通道”服務為核心抓手,著力提升擬上市企業培育能力,并大力推動“專精特新”專板建設。通過匯聚優質上市儲備資源,打造區域資本市場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深化與北交所、新三板的合作對接,充分發揮全國股轉系統暨北交所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的作用,進一步暢通企業轉新三板掛牌的“綠色通道”,助力更多像斯坦德檢測這樣的優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持續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