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如同無形的 “搬運工”,將生活垃圾、人畜糞便、工業廢棄物、農藥化肥等沖入水源或淹沒供水設施,使水中暗藏大量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寄生蟲卵)和化學污染物。
一旦不慎飲用或接觸這些被污染的水,痢疾、甲肝、戊肝等介水傳染病便可能趁虛而入,威脅人體健康。因此,在暴雨、洪澇過后,確保飲用水安全成為關乎每個人健康的重中之重。
那么,暴雨過后如何安全用水?有哪些個人健康注意事項?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健康所公衛醫師李林林,為大家帶來關于洪澇后飲用水安全的專業科普分享。
暴雨洪澇后的首要原則:選擇安全飲用水
首選符合衛生標準的瓶/桶裝水
有條件時,最安全的選擇是飲用密封完好、來源可靠的瓶裝水或桶裝水。
飲用開水
如果無法獲得瓶裝水,必須將自來水徹底煮沸(沸騰后持續滾煮至少1分鐘)。
禁止飲用生水
無論自來水看起來多么清澈,絕對不要直接飲用未經煮沸的自來水或任何生水(井水、河水、湖水等)。
謹慎選擇看似完好的包裝飲料
不要直接飲用被雨水浸泡過的瓶裝水、桶裝水或罐裝飲料,即使它們未開封或外表看起來干凈。螺旋蓋、拉環蓋等并非絕對防水,雨水可能已滲入造成污染。
避免使用污染水
不用來源不明或可能被污染的水漱口、刷牙、洗菜、洗碗、制冰等。
如何判斷飲用水水質出現異常?
可以通過以下感官指標進行初步判斷,如發現有異常,切勿飲用!并立即向當地供水部門或衛生部門報告。
望:水是否出現明顯渾濁,是否出現顏色(如黃色、紅色)變化,是否有懸浮物、沉淀物或漂浮物等。
聞:水是否有異味,如土腥味、霉味、腐味、化學品味(汽油、農藥等)、氯味(過濃)或臭味。
嘗:水是否出現異常味道,如苦味、澀味、咸味、金屬味等。
李林林提醒,即使通過“看、聞、嘗”未發現異常,也不能排除飲水中有危險的病原體或化學污染物的風險!暴雨洪澇后,選擇安全飲用水的原則——喝開水或瓶裝水。
暴雨洪澇后的個人健康注意事項
餐具、廚具嚴格消毒
被雨水浸泡過的餐具、廚具必須徹底清洗干凈后,再進行消毒。最簡便有效的方法是煮沸消毒:將洗凈的餐具完全浸沒在水中,持續煮沸15分鐘以上。
避免接觸污水,做好清潔
盡量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雨水或污水。如果必須蹚水,事后務必用肥皂和干凈流動的水徹底清洗接觸部位(尤其是手腳)。不要在污水中洗衣物。
嚴防病媒生物,保護食物水源
暴雨洪澇后蚊蠅、鼠類等病媒生物活躍,容易污染食物和水源。做好環境清理,清除積水,垃圾密閉存放,食物妥善保存(密封或冷藏),使用紗窗紗門、蚊帳等防護措施,不給病媒生物可乘之機。
關注身體健康,及時就醫
如出現發熱、腹瀉、嘔吐、腹痛、皮疹等不適癥狀,切勿自行隨意用藥!應及時就診,并告知醫生可能的污水接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