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張教授,不僅是桃李滿園的學者,更是書畫愛好者。兩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讓他右眼視力驟降至僅存光感。盡管經過積極治療,視力改善仍不理想,加上多年的冠心病史,他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雙重困境:看字模糊,走路發飄,連最愛的山水畫都蒙上了厚厚的霧…在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臟康復科田曉晨副主任醫師的介紹下,張教授了解到體外反搏(EECP)這一無創的“綠色”療法。并且開始執行“心-眼聯合康復計劃”。
體外反搏如何作用于“眼”?
核心機制是通過包裹小腿、大腿和臀部的氣囊,在心臟舒張期序貫加壓,將血流反推回主動脈,顯著增加心、腦、眼等重要器官的舒張期血流灌注,改善缺血狀態。
聯合康復方案:
1. 心臟護航:每周5次標準體外反搏治療(36小時/療程),改善心肌供血,緩解心絞痛;
2. 眼疾干預:同步配合眼科專科藥物及營養支持,靶向修復視網膜神經;
3. 全身調理:個體化運動處方指導+心血管健康飲食管理,源頭優化血管健康。
堅持治療一個療程后,張教授發現驚喜悄然發生:心臟更舒坦:胸悶氣短基本消失,爬樓梯不再心悸;視野漸清晰:右眼視力從光感提升至0.2,能看清報紙大標題和家人的輪廓;生活煥新彩:重拾毛筆寫下“光明”二字,周末能陪小孫女認繪本圖畫!
“原本只為護心,沒想到連‘心靈的窗戶’也一起擦亮了!這束反搏帶來的‘血流之光’,照亮了我的晚年生活。”張教授的笑顏,是心臟康復中心最動人的風景。
體外反搏與眼健康的關聯
研究證實:
> 體外反搏可以顯著提升眼動脈血流速度及灌注壓,改善視網膜、視神經微循環;
> 作為“安全無創的物理治療”,適用于因動脈硬化、血管狹窄導致的“缺血性眼病”輔助治療;
> 尤其對合并冠心病、腦供血不足的血管性眼病患者,實現“心-腦-眼”協同康復。
哪些人可以從體外反搏治療中獲益?
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非阻塞性冠心病,尤其是冠狀動脈慢血流。
2.慢性穩定性心力衰竭(NYHAⅡ-Ⅲ級)
神經系統疾病
1.缺血性腦卒中
2.短暫性腦缺血發展、慢性腦缺血、尤其是合并顱內外動脈狹窄。
3.帕金森病
4.阿爾茨海默病
5.失眠
其他老年性疾病
1.缺血性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
2.經生活方式調整和藥物治療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
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
4.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和缺血性視神經萎縮等眼部缺血性疾病
5.突發性耳聾、耳鳴
6.冠心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礙
7.缺血性疾病合并焦慮癥或抑郁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