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張女士最近總被便秘困擾,這天早上她蹲了半小時廁所仍毫無進展,想起家里備著開塞露,便匆匆拿出來使用。由于著急用力,她沒仔細看說明,直接將開塞露的開口端對著肛門猛力一塞——一陣劇烈疼痛傳來,隨后便池里出現了鮮紅的血跡。到醫院檢查后,醫生發現她的直腸黏膜被戳破了一個約1厘米的傷口,診斷為“直腸損傷”,需要住院治療。
這樣的案例并非個例。近期多家醫院接診了類似患者,都是因自行使用開塞露不當導致腸道損傷。小小的開塞露為何會變成“傷人利器”?便秘時到底該如何科學應對?聽聽濟南市中心醫院肛腸科主治醫師紀德輝怎么說。
開塞露使用:這些“雷區”要避開
紀德輝介紹,開塞露是家庭常備的通便藥物,其原理是通過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滲作用,刺激腸壁引起排便反射,同時軟化大便。但如果使用不當,確實可能造成傷害。
• 錯誤操作是主因:很多人像張女士一樣,使用時不注意姿勢和角度,直接將硬質開口端用力插入肛門。肛門和直腸黏膜非常脆弱,若遇到堅硬糞塊阻擋或用力過猛,極易造成黏膜劃傷甚至穿孔。
• 忽視細節埋隱患:使用前未潤滑開口端、插入深度過深(超過3厘米)、患者本身存在直腸潰瘍或炎癥等,都會增加損傷風險。
正確用法:使用前先將開塞露頸部輕輕擠壓,使其圓潤光滑;患者取左側臥位,放松肛門,將開口端緩慢插入肛門2-3厘米,擠入藥液后保持原體位5-10分鐘再排便。兒童使用時需更謹慎,建議由家長操作。
認識便秘:不只是“排便難”那么簡單
便秘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種原因引起的排便異常,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每周少于3次)、糞便干硬、排便費力。
• 常見誘因:飲食中膳食纖維不足、飲水量過少、久坐不動、排便習慣不規律等生活因素;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影響;長期服用鈣劑、鐵劑、抗抑郁藥等藥物副作用。
• 危害不容小覷:短期便秘會導致腹脹、食欲下降;長期便秘可能誘發痔瘡、肛裂,增加直腸脫垂風險,甚至影響心腦血管健康(排便時用力過猛可能誘發心梗、中風)。
便秘應對:分級處理更科學
根據嚴重程度,便秘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應對方式各有不同。
1. 輕度便秘:調整生活方式是關鍵
• 飲食調整:每天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如燕麥、芹菜、蘋果、火龍果等),同時保證1500-2000毫升飲水量,避免過多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 運動干預: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配合腹部按摩(順時針方向,每次5-10分鐘),促進腸道蠕動。
• 習慣培養:每天固定時間排便(如晨起或餐后),排便時不玩手機,避免久蹲。
2. 中度便秘:合理用藥輔助
若生活調整效果不佳,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
• 容積性瀉藥:如小麥纖維素顆粒,通過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排便,適合老年人。
• 滲透性瀉藥:如乳果糖,安全性較高,適合兒童和孕婦。
• 慎用刺激性瀉藥:如番瀉葉、大黃等,長期使用可能損傷腸黏膜,導致藥物依賴。
3. 重度便秘:及時就醫排查病因
若便秘持續超過3個月,伴隨腹痛、體重下降、便血等癥狀,需及時做腸鏡、糞便常規等檢查,排除腸道腫瘤、腸梗阻等器質性疾病。必要時可通過生物反饋治療、灌腸或手術干預。
特別提醒:這些情況別硬扛
出現以下場景時,建議盡快就醫:
• 排便時突然劇烈腹痛,伴隨嘔吐、停止排氣;
• 糞便帶血或黏液,顏色暗紅或黑色;
• 長期便秘突然加重,調整生活方式后無改善;
• 使用通便藥物后出現嚴重腹瀉或腹痛。
小小的便秘背后,藏著對健康習慣的考驗;看似簡單的開塞露使用,也需要掌握科學方法。記住,通便的目的是恢復腸道舒適,而非“硬來”。遇到排便困難時,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才能真正守護腸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