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明確要求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之后,各部委積極行動,出臺相關舉措。
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完善了低價傾銷的認定標準,以規范市場價格秩序、治理“內卷式”競爭;國資委在京舉辦地方國資委負責人研討班,要求帶頭抵制“內卷式”競爭,加強重組整合;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11批集采不再以簡單的最低價作為參考,且報價最低企業要公開說明報價的合理性,并承諾不低于成本報價。

內卷的根本邏輯在于,我們從一個“增量競爭”的時代,進入了一個“存量博弈”的時代。企業為了生存,只能采取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價格戰。其結果是全行業利潤下滑,陷入“你虧、我虧、大家一起虧”的惡性循環。“內卷式”競爭將導致經營惡化,破壞創新投入可持續性甚至引發產品和服務質量下滑,長此以往將導致企業經營不善和品牌危機。
在政策號召下,包括汽車、光伏、水泥、工程機械等行業已開始行動,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減產等方式“反內卷”。從6月10日起,比亞迪、一汽、廣汽、蔚來、小米等近20家汽車企業公開承諾,將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這被市場視為車企“反內卷”第一槍。
“內卷式”競爭成因復雜,綜合整治需要遵循經濟規律,匯集各方力量,多管齊下。
首先,針對問題癥結,因業施策、對癥下藥,標本兼治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提質升級。
其次,在政策端,要推動法規細化與監管升級;在企業端,可加強技術創新與差異化競爭;還應積極加強行業自律、推動生態重塑。
最后,面對國內外的不確定性,要進一步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破除各種制度性壁壘、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反內卷”是一場需要政府、行業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持久戰。整治“內卷式”競爭的核心是要支持公平競爭、保護合法競爭、遏制惡性競爭,只有依法良性競爭、合法合規競爭,才有利于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