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布會,圍繞夏季高溫健康防護問題,邀請相關專家介紹高溫防暑和有關傳染病防治健康知識,指導重點人群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溫,防范相關疾病發生。
山東省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監測評價所副主任醫師張顯鵬介紹,當前,空調已經成為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重要的納涼工具,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帶來健康隱患。
大家關心的“空調病”,并非醫學診斷上的具體疾病名稱,通常是指,因空調使用不當而引起的一系列不適癥狀,如鼻塞流涕、喉嚨干痛、頭暈頭痛、乏力、關節酸痛、皮膚干燥、眼睛不適,甚至腹痛、腹瀉等。
預防出現這些不適癥狀的關鍵,就在于科學使用空調。大家在使用空調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定期清潔空調濾網。空調濾網上積聚的灰塵、螨蟲、霉菌等,會隨著冷風吹出,是誘發呼吸道疾病和過敏的重要來源。建議每1-2個月清洗一次。
二是循序漸進逐步降溫。忽冷忽熱容易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從炎熱的室外回來,不要立即將空調溫度調至最低,要逐步降溫,讓身體有個適應的過程,避免血管急劇收縮引發不適。
三是定時開窗換新風。長時間緊閉門窗,會導致室內空氣混濁,滋生病菌。建議每隔2-3小時,開窗通風10-15分鐘,引入室外新鮮空氣。
四是做好風向調節。空調風口不要對著頭、頸、肩、腰、腹等關鍵部位長時間直吹,否則容易導致肌肉僵硬酸痛,甚至面癱。
五是控制濕度防干燥。空調在制冷過程中會降低室內濕度,如果濕度低,可以在室內放置一盆清水,維持人體感覺舒適的濕度。
六是在空調環境下做好防護。建議每隔一小時起身活動一下,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長時間久坐不動;做好關鍵部位保暖,如果空調房內溫度較低或需要久坐時,可以備一件薄外套或披肩,保護肩頸、膝蓋、腰腹等部位不受涼。老人、兒童、孕婦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關節炎等疾病的人群,對環境溫度變化更敏感,使用空調時需要更加注意上述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