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濟南起步區實現“五年成形”目標的沖刺之年,7月30日上午,在濟南起步區“加速沖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數字城市部專場上,數字城市部介紹了起步區全域數字化轉型,助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化新城區的做法。
在這片新城,智慧城市建設拔節生長:
依托城市大腦實現精準協同,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以數字平臺賦能打造全覆蓋的智慧治理體系。縱深推進城市大腦體系建設,全面優化升級區指揮中樞,有序推進街辦分中心建設,著力構建“區-街-社區-網格”兩級平臺四級應用的智慧治理架構。推動部門搭建業務駕駛艙全景式數字平臺,打造城市規劃、產業經濟等八大領域的城市綜合發展應用場景,實現跨部門、跨層級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形成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協同共治的智慧城市治理新格局。以物聯網+智能感知打造全流程智慧監管閉環。整合匯集19000路物聯網資源,依照“標簽森林”管理體系,構建涵蓋工地施工監管、非機動車亂停放等12類特色管理專題。以水庫、河道、大型公共建筑為重點監測點,采用“人防+技防”與“高低點監控”相融合的模式,智能分析160處重點水域及320個火災監控點的視頻資源,快速識別溺水和火災風險,自動生成預警,實現AI感知即時通知、高效處理的閉環流程。以數據驅動打造全生命周期項目監管體系。高水平推進“智慧建設”平臺上線運行,構建“一項目一檔”數字化管理模式,設立儲備、在建、投后三大項目庫,完成全區93個儲備項目、211個在建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數據匯集共享機制,搭建行業應用模塊,全面納管房建、市政、園林、水利等各類項目信息,實現多部門協同、全程在線監管。
以“車路云一體化”試點項目為突破口,系統推進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融合發展:強化頂層設計,明確試點建設發展路徑。作為濟南市“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建設主要承載地,起步區圍繞“雙智并舉、示范引領”的戰略定位,編制印發了試點總體實施方案,明確路側基礎設施、應用場景建設等7大領域、28項工作措施。率先出臺全市首個功能型無人車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辦法,為智慧物流、智慧環衛等場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夯實智能基建,筑牢智能網聯底座支撐。以集約建設為導向,推進數字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制定起步區路側基礎設施分級建設標準,按照“多桿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的建設原則,推動路側感知設備改造升級。搭建城市級車路云控基礎平臺和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監管平臺,促進車、路、云互聯互通,實現城市動、靜態數據的融合通用。突破場景應用,賦能城市治理提質增效。立足企業和群眾實際需求,積極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服務體系。當前,2輛L4級別自動駕駛公交車已進入示范運營階段,市民朋友可通過“369出行”APP預約體驗;12輛無人物流車已經發放牌照,開始測試運營。
借助數字轉型重塑治理流程與服務模式,增強群眾服務實效與獲得感:加速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構建15分鐘數字生活圈。推動社區智能化改造升級,搭建全區統一的智慧社區管理平臺,開發“隨手拍市民參與平臺”“鄰里積分社區共治系統”等43項智慧應用。目前,已搬遷社區注冊用戶突破1萬人。其中大橋街道鵲華社區被評為省級標桿型智慧社區,趟出了“工作管用、干部愛用、群眾受用”的社區智慧治理新路徑。加速推廣AI大模型應用,實現智能便捷的民生服務。依托AI大模型技術應用,構建“AI+政務”智能服務生態體系,打造黃小政智能政務服務平臺,集成政策法規、證照信息等數據庫,實現智能咨詢、精準導辦、個性推送三大智能化服務場景。持續整合城市大腦與“民意速辦”全量數據,對苗頭問題進行提前預判與智能分析,推動群眾訴求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判,實現“未訴先辦”,切實增強群眾滿意度與獲得感。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