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全國股轉系統官網顯示,山東微感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感股份”)披露公開轉讓說明書,公司正式申請掛牌新三板。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由于下游客戶需求旺盛帶動,2024年,微感股份實現營收10150.61萬元,實現凈利潤1449.92萬元,較2023年業績有所增長。
無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申報稿顯示,微感股份成立于2004年12月,注冊資本3000萬元,位于濟南市高新區。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激光傳感產品、光纖傳感產品及相關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的不斷發展,傳感器作為數據采集的核心功能器件,正成為智能物聯的關鍵設備,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濟南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據悉,微感股份基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波長、自適應激光光譜檢測技術、量子級聯激光技術(QCL)等核心技術,通過自主研發的進口替代光器件設計方案,形成了覆蓋激光傳感產品、光纖傳感產品及相關解決方案的豐富產品體系,為智慧礦山安全、燃氣安全、新能源、工業制造、電力安全及環境監測等下游領域提供高精度、低功耗的智能光電感知類傳感器產品及服務,是國內激光及光纖傳感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股權結構方面,截至公開轉讓說明書簽署日,山東科創、海南云感、海南微感、英國傳感對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6%、16%、14.25%和13.75%。公司董事長劉統玉持有英國傳感38.25%股權,為英國傳感的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且劉統玉是海南云感、海南微感的唯一執行事務合伙人。劉統玉通過英國傳感、海南云感和海南微感合計控制公司44%表決權。由于公司無實際持股超過50%的股東,劉統玉與山東科創二者均無法控制微感股份股東會或決定半數以上董事會成員的選任從而控制公司經營及財務等活動。因此,公司不存在控股股東,也不存在實際控制人。
去年主營業務毛利率達到49.41%
財務數據方面,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月(下稱“報告期”),微感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8052.81萬元、10150.61萬元和1038.37萬元,凈利潤分別為512.24萬元、1449.92萬元和78.57萬元。公司稱,公司收入、凈利潤在報告期內呈增長趨勢,主要是由于下游客戶需求旺盛帶動所致。
進一步來看,微感股份主營業務主要包括激光傳感產品、光纖傳感產品及相關解決方案等。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000.57萬元、10103.25萬元和1037.01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9.35%、99.53%和99.87%。公司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光纖、光纜等配件收入及維修收入等,報告期內,其他業務收入規模較小。
報告期內,微感股份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3.10%、49.41%和44.92%。公司稱,2024年度較2023年度主營業務毛利率上升,主要系在政策推動與場景延伸帶來市場需求擴張,公司持續優化生產工藝降低成本并不斷研發推出具備高附加值產品的內外因素驅動下,激光傳感產品收入、收入占比和毛利率均呈現上升的趨勢。
從費用端來看,報告期內,微感股份期間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9.48%、34.94%和36.42%,期間費用率相對穩定。其中,報告期各期,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683.71萬元、1635.01萬元和222.2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0.91%、16.11%和21.40%。公司研發費用主要包括職工薪酬、委外研發費用、直接材料投入等。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143.83萬元、3551.95萬元和4217.20萬元,占當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9.94%、27.89%和36.54%,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例較高。
微感股份方面表示,“盡管公司主要客戶賬齡大部分在一年以內,但不排除由于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而對公司整體運營產生不利影響的風險。”
此外,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較高。申報稿顯示,微感股份的主要原材料為光器件、電子材料等,報告期內,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比例分別為76.63%、77.31%和93.36%。公司坦言,若未來主要原材料價格因上下游行業供需情況等因素影響而出現大幅波動,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