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濟南首富”又要IPO了。
港交所日前披露,天岳先進(688234.SH)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這意味著,成功登陸港交所后,天岳先進將成為“A+H”雙料資本市場上市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天岳先進創始人宗艷民2022年曾以130億元財富首次上榜《2022年胡潤百富榜》,居榜單第473位,排名濟南地區首位。這位“首富”曾是濟南燈泡廠技術處工藝工程師,目前為天岳先進大股東,持股30.09%。
截至7月31日收盤,已在科創板上市的天岳先進每股跌0.99%至59.1元,總市值253.96億。

天岳先進是山東濟南的企業。企查查App顯示,天岳先進成立于2010年11月2日,是從事半導體單晶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的高科技企業,總部位于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在濟南槐蔭工業園設有生產基地。
作為山東大學碳化硅產業化基地,天岳先進在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設有山東大學和山東天岳碳化硅聯合研發中心,擁有以5名博士生導師領銜的國際國內頂尖半導體晶體材料研發隊伍,正在積極籌備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天岳先進在濟南的地位也值得一提,其承擔了國家863、973重大課題,納入濟南市“十二五”發展規劃,濟南市市長工程。
招股書顯示,天岳先進的碳化硅材料為可再生能源與AI兩大產業提供核心支撐,公司碳化硅襯底可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AI數據中心、光伏系統、AI眼鏡、軌道交通、電網、家電及先進通信基站等領域。
不過,“濟南首富”宗艷民帶領下創造的輝煌業績,在天岳先進2022年A股上市后就開始變臉。
2021年,天岳先進實現營收4.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25%;凈利潤8995.15萬元,同比增長114.02%。上市后的2022年,營收下滑15.56%為4.17億元,盈利轉為虧損,巨虧1.75億元,同比跌294.8%。
2023年,天岳先進營收大幅增長199.9%,達到12.5億元,但仍未止虧。直到2024年才實現扭虧為盈,隨著上海臨港工廠產能的陸續釋放,公司營收同比增長41.3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91.56%。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分析稱,天岳先進是中國碳化硅(SiC)半導體襯底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從技術攻關起步,逐步實現4英寸至12英寸襯底的產業化突破。2025年第一季度,雖然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但主要是受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影響,短期的投入是為長期的技術卡位蓄力。展望未來,依托于公司的技術優勢,隨著港股上市與AI眼鏡、數據中心等新興應用的突破,公司或將迎來二次躍升期。
山西證券分析稱,公司及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根據日本富士經濟報告測算,2024年全球導電型碳化硅襯底材料市場占有率,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二的碳化硅襯底制造商,市場份額22.80%。根據Yole旗下的知識產權調查公司數據,2024年度公司在碳化硅襯底專利領域,位列全球前五。
天岳先進在招股書中提到了風險因素,稱公司的業績受到采用產品的下游行業需求和原材料供應波動的影響。該等下游行業增長放緩,可能會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港股上市后,天岳先進能否續寫宗氏財富傳奇值得期待。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