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知識的普及和風濕疾病發病率的逐年攀升,還是有不少人分不清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認為這是一種病。其實不然,濟南關節外科醫院專家指出,風濕與類風濕都屬于風濕免疫性疾病的一種,在病因、癥狀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兩者卻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表現在哪里?
1、發病情況不同:風濕性關節炎初發年齡以9-17歲多見,男女比例相當。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雖不屬于遺傳性疾病,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于20~40歲女性。
2、病因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主要與鏈球菌感染有關,而類風濕關節炎的具體病因則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環境、遺傳、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
3、癥狀、發病部位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常見疼痛由一個大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關節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患者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患者僅有關節無其它癥狀表現,急性期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遺癥,治愈后不會反復發作。
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癥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癥狀多從手指等小關節開始。長久不愈的晚期癥狀則為不同程度的關節強直和畸形。
4、其他合并癥及預后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在急性期多有風濕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關節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5、治療方式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主要以控制鏈球菌感染為主,如使用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等。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則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如使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藥物,嚴重關節畸形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總的來說,類風濕和風濕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狀態,雖然它們都可能影響關節和肌肉等組織,但在病因、癥狀、治療及預后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面對這兩種疾病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