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布會,圍繞夏季高溫健康防護問題,邀請相關專家介紹高溫防暑和有關傳染病防治健康知識,指導重點人群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溫,防范相關疾病發生。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醫師張興國介紹,炎熱天氣,尤其持續數天高溫、高濕、強熱輻射天氣可造成人體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亂,使體溫異常升高,從而導致中暑。
中暑可不是簡單的“熱得難受”,它是身體在高溫環境下出現的嚴重反應。對于老年人、兒童和戶外工作者這些重點人群,了解中暑癥狀非常重要。中暑的常見癥狀表現主要有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兩種:
一是輕癥中暑,主要癥狀是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無力,動作不協調等,像被抽走了力氣一樣。這時候臉色會發紅,皮膚摸起來發燙。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可能還會惡心、想吐,心跳明顯加速。
二是重癥中暑,主要癥狀是腹部、四肢肌肉出現疼痛性肌肉痙攣,大量出汗、臉色蒼白、極度虛弱、昏厥,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最為嚴重的是熱射病,體溫可能飆升到40℃以上,皮膚反而變得干燥無汗,人會突然昏倒或神志不清,說胡話、抽搐。這種情況必須立即送醫,耽誤不得。
特別要注意的是,老人中暑癥狀可能不那么明顯,只是覺得特別累、不想吃飯;小孩則可能表現為哭鬧不安或異常安靜,皮膚又熱又干。戶外工作者在長時間暴曬后,如果出現肌肉疼痛、抽筋,也是中暑的前兆。
在高溫天氣下,建議科學安排戶外活動,并做好防護措施。
一是避開高溫時段。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這段時間最好待在室內。
二是合理調整活動強度。高溫天要減少劇烈活動,比如跑步、打球、勞動、露天集會、娛樂活動等,改為散步、打太極等溫和活動。戶外工作者應該每工作1小時就休息10-15分鐘,在陰涼處喝喝水、擦擦汗。記住,天氣越熱,工作節奏越要放慢。
三是做好防護措施。戴寬檐帽、穿淺色透氣衣服,隨身帶瓶水,時不時喝兩口,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戶外工作者可以準備些清涼油、濕毛巾,感覺有點頭暈就擦擦臉和脖子降溫。
四是注意保護好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帶孩子外出時,千萬別把孩子單獨留在車里,即使是“只離開幾分鐘”,夏天車內溫度幾分鐘就能升到致命程度。老人要注意防曬,不要長時間呆在戶外,并及時補充水分。
如果發現有人中暑,要立即移到陰涼處,解開衣領,用濕毛巾擦身或扇風降溫,補充淡鹽水。如果已經意識模糊,必須馬上打急救電話。記住,預防中暑比救治更重要,通過科學的預防措施,熱射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科學安排活動時間,高溫天也能平安度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