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泉城路,半部濟南史。
作為山東省會濟南的核心商業主軸,有著“金街”之稱的泉城路承載著城市的記憶,更是濟南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時隔23年后,金街再啟重整。
8月1日,泉城路老舊街區更新改造提升設計項目的設計方——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華東設計院”)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公布了中標設計項目的情況。該項目由華東院大前期規劃咨詢中心牽頭,聯合多部門及聯合體單位原創設計,建設單位為濟南古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
聚焦空間提質增效與功能迭代
泉城路位于濟南市歷下區,為城市交通性主干道,東起黑虎泉北路,西至趵突泉北路,全長1.6公里。自2002年整體擴寬改造已23年,泉城路在交通組織、市政設施、綠化景觀等方面已難以滿足當代發展需求,亟待更新改造。

“泉湖城間、‘金街’聚場”,是這次設計的定位。方案以內涵式發展為主導,以文化引領為根本,聚焦空間的提質增效與功能迭代,對交通組織、過街設施、街道景觀、建筑風貌等進行系統性重塑。
“泉城路整體采用全石材鋪裝,呼應著古城街巷的歷史肌理。然而20多年來車流不息,石板路難免出現磨損等問題。”華東設計院稱,本次改造通過精細化流線設計、交叉口渠化擴容、智慧技術應用及嚴格交安管理,力求實現“高效、安全、綠色”的交通升級目標,讓青石板路承載的文化基因在順暢通行中得以延續。
設計方案提出,將更新路面,優化路口,翻新改造機動車道石板路面,讓每塊石板延續古城歷史印記,同時強化結構設計,以提升行車舒適度與安全性。此外,對部分交叉口實施拓寬改造及交通組織優化,增強道路兩端的快速疏散能力,對公交與臨時停靠設施進行升級。
設西門、芙蓉街過街天橋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設計方案,泉城路將設西門、芙蓉街過街天橋。這意味著,曾經被拆除多年的西門過街天橋將重現。


設計方案提出,重新組織人行過街方式,綜合運用立體過街、信號燈控過街及路段過街等方式,提升過街效率。同時,為保證行人安全與車行交通通暢,實施人非隔離措施,減少隨意穿行,讓泉城路南北往來更顯有序。另外,在西門、芙蓉街兩處最具活力、人流最密集的區域設置了過街天橋,兼顧人行通過的效率和安全。
西門過街天橋設計延續了濟南“靜荷舞柳”的景觀基因,并以“X”形流暢曲線展現現代濟南“開放、交流”的城市氛圍。西北角與西南角的步道跨越護城河,有效連接五龍潭與趵突泉景區,并在趵北路沿線銜接護城河綠道。東北角與東南角則直通泉城路,成功串聯起城市旅游目的地與城市綜合消費目的地。
芙蓉街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濟南古城商脈的重要載體,也是泉城路人流最密集的區域。規劃新建的芙蓉街天橋串聯起芙蓉街歷史文化街區與恒隆廣場,能有效減少地面橫向行人交通壓力,提高車輛通行效率與行人安全。
資料顯示,1995年10月25日,由三聯投資建設的鋼結構環型人行天橋的西門過街天橋——三聯橋在泉城路建成開通。1999年,為配合濟南市重點工程——趵突泉北路和泉城路拓寬工程,三聯享有命名權和廣告發布、經營權的這座三聯橋被拆除,投入使用僅4年。
重現商業輝煌可期
在電商經濟的沖擊下,泉城路的發展也面臨商業斷檔、業態重復、客流缺失等問題:伊勢丹、百盛等商業體陸續撤離,2017年,貴和商廈宣告撤店,2019年,泉城路沃爾瑪宣告閉店……
據了解,濟南市泉城路街道目前已確定由國際知名咨詢機構第一太平戴維斯牽頭開展泉城路提升策劃項目,從商圈產業定位、運營方式等方面入手,研究制訂《泉城路西片區閑置樓宇盤活利用方案》,明確“一樓一策”“一鋪一策”的盤活路徑。
這次方案除了強化泉水IP主題氛圍外,將慢行系統融于街道空間,并重點對鋪裝、綠植、休憩設施、家具小品、標識系統、商業盒子等元素進行提升改造,從而優化整體景觀風貌。同時增設連續綠化與休憩空間,著重銜接商業前區,引導人流流向,激活城市商業氛圍。
“通過這次設計,泉城路定會煥發新的生機。當人們漫步其間,既能感受深厚的文化根脈,也能體驗現代商業的流光溢彩,讓歷史與當下在此自然交融。”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如是說。
這次更新改造提升之后,泉城路是否能如上所言重現商業輝煌,值得期待。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