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就漏尿,咳嗽幾聲也漏尿,打個噴嚏又漏尿了,甚至起身走動,也會不由自主濕了褲子。總是尿頻、尿急、夜尿多,發現子宮及陰道壁脫垂、陰道松弛,甚至夫妻生活也不和諧,慢性盆腔痛、便秘……數不盡的難言之隱與尷尬,困擾著許多女性朋友。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情況出現的呢?
“這與盆底肌受到損傷或盆底功能下降,造成盆底肌松弛有關。”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王麗說,盆底是由盆底肌、結締組織和前后方的骨性結構構成,類似一個吊床結構,它承托著膀胱、子宮、直腸并維持著排尿、排便及性生活的正常。盆底肌肉、韌帶出現損傷、退化或變薄弱等因素,都會引起上述情況的發生。
“原來,盆底肌是這樣變松的……”
妊娠、順產、剖宮產,盆底肌經歷了什么
1.妊娠期
不斷長大的子宮使盆腔重心前移,持續且逐漸加重的力量會壓向盆底肌,導致盆底肌“壓力山大”。
2.順產時
寶寶的頭顱會直接擠壓、牽拉盆底肌肉和神經,導致肌肉組織缺血、變性及神經組織損傷。若遇到分娩過程中需要器械助產,盆底肌甚至會發生斷裂,盆底大量結締組織纖維化,就像吊床繩索被拉斷,這些都會為盆底功能障礙埋下禍根。
3.剖宮產
看似對盆底影響小一些,但事實上整個孕期隨著胚胎增大,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盆底損傷。
此外,子宮切除術等盆腔手術對盆腔解剖結構的改變和神經的損傷,以及絕經后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盆底肌肉萎縮,也會造成漏尿、尿頻,膀胱、子宮脫垂、陰道松弛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應對私密要緊事,該如何補救?”
一起看看婦科醫生怎么說
王麗醫生表示,修復產后出現的盆底肌問題,關鍵是找對位置,學會使用盆底肌發力。媽媽們可以在小便時,通過夾斷尿流來感知自己的盆底肌在哪里。此外,經歷過盆腔手術、絕經以后的女性,如果感覺有漏尿、尿頻、下體墜脹等問題,可以去正規醫院做盆底功能篩查,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鍛煉和改善盆底肌,除了進行凱格爾運動,還可以通過電刺激、磁刺激、生物反饋,磁電聯合等進行盆底康復,借助磁電的穿透性,可以直接刺激盆底深部神經,反復激活肌肉組織,增強其肌力和耐力,以達到改善盆底功能的目的。
“由于使用磁刺激儀時無需脫去衣物,坐著就能完成,這種簡便、無創無痛、無侵入的治療方式,在臨床上受到越來越多產后媽媽的青睞。同時,也便于老年患者進行治療。”王麗醫生介紹說,磁刺激治療雖然安全高效,但并不是適用于所有人群,如佩戴心臟起搏器、使用金屬植入物、癲癇等患者。
“盆底康復,有哪些事項要多留意?”
婦科醫生提醒:重視產后42天復查
盆底肌松弛對女性的身心健康有著多方面的危害,應予以關注,特別要重視產后42天復查,根據檢查結果來判斷盆底功能狀況,減少盆底疾病的發生,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女性朋友們在做盆底康復時,還有這些事項要注意:
1.在進行自我康復訓練時,確保正確收縮盆底肌肉,避免腹部或大腿肌肉的代償。
2.盆底肌功能障礙的女性體內膠原蛋白含量下降,可適當增加蛋白攝入,促進肌肉恢復。
3.在治療期間,避免提重物、長期站立等過度勞累的活動,以免加重盆底肌肉負擔。
4.由于長期便秘易增加腹壓,引起盆底功能障礙。所以,應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最后,王麗提醒,盆底康復治療需循序漸進,切勿急于求成。當女性出現漏尿、尿失禁等問題,應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