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脂肪肝,不少人認為只有身形肥胖、進食多的人才會得,其實長期節食、不吃主食、不吃肉,過快或過度減肥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脂肪肝。
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劉雙指出,與常見的營養過剩型脂肪肝不同,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是由于人體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時,身體無法獲取所需的能量,便會動用身體其他部位貯存的脂肪、蛋白質來保障供能,在轉化的過程中會有大量脂肪酸進入肝臟,加上攝入的減少會導致脂肪代謝所需要的活性氧化酶等缺乏,脂肪不能代謝并在肝臟滯留,形成了“餓”出來的脂肪肝。
由此可見,脂肪肝與胖瘦無關,與代謝有關。
從脂肪肝到肝癌
病程發展只需4步
“近年來,脂肪肝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同時呈現低齡化趨勢,目標群體廣泛,又因脂肪肝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癥狀(少數會表現為疲乏無力感),容易被忽視,所以通過了解脂肪肝的防治知識,降低患病風險很重要。”劉雙說道。
臨床上將脂肪肝從初期到后期病程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最終可能導致肝癌。如果放任肝“長胖”而不及時發現和采取措施,10-15年內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肝纖維化。
想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脂肪肝?體檢B超就能診斷,醫生會根據肝部的回聲改變來判斷肝部脂肪含量,以此判斷屬輕度、中度、重度的脂肪肝。若需要確認是單純性脂肪肝還是發生了炎癥,則需要進一步做肝功能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是常用的敏感指標,存在異常就基本可以判斷。
一旦診斷出脂肪肝怎么辦?
鍛煉和飲食等基礎調理很關鍵
劉雙提醒,得了脂肪肝應當積極干預,以加強運動、合理飲食、治療原發病等綜合治療方式為主,藥物作為輔助治療手段,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對癥使用。
1.合理飲食,加強運動
減少熱量攝入,改變飲食結構,控制高油脂、糖類食物的攝入,適量增加蛋、奶、魚、肉等優質蛋白的比例,戒煙酒;根據個人情況加強運動,有助于減掉身體和內臟的脂肪,不久坐、減腰圍。
2.治療原發病,去除誘因
糖尿病,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生長激素、某些鎮靜安眠藥等因素也會引起代謝紊亂,增加罹患脂肪肝的風險。基于此,糖尿病、高脂血癥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減少膽固醇攝入、降低血脂;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生長激素等藥物的人群,應根據醫生指導調整藥物,不可擅自停藥。
3.遵醫囑規范用藥與治療
不是所有脂肪肝患者都需要藥物治療,不要隨便服用保健品,如需用藥應遵醫囑對癥治療;對于部分肝酶升高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護肝藥物。
大多脂肪肝具有可逆性,早期發現、及時干預有助于改善和控制。若出現食欲減退、惡心乏力、肝區疼痛、轉氨酶升高及肝臟增大等臨床癥狀時,應盡快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