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開始,黃金價格走勢一直是投資者、分析師和政策制定者密切關注的焦點。
8月4日,花旗銀行宣布,將未來三個月的黃金價格預期從6月的每盎司3300美元上調至每盎司3500美元。但也有機構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黃金價格將跌破3000美元。
未來黃金市場究竟是漲還是跌?對此,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從多維度看,2025年下半年,黃金價格或呈“震蕩上行”格局。“需要注意的是,金價可能需要一次深度回調,才能積聚足夠動能突破歷史高位。”黃金分析師張亞林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花旗看漲
花旗銀行認為,2025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及與關稅相關的通脹擔憂仍將居高不下,加之美元走弱,這些因素將推動價格溫和上漲,創下歷史新高。
“2025年第二季度,美國疲軟的勞動力數據、對美聯儲及美國統計數據機構可信度的擔憂加劇,以及俄烏沖突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均為其上調黃金價格預期提供了支撐。”花旗集團認為。
該行估計,自2022年年中以來,黃金總需求增長逾33%,推動金價在今年第二季度幾乎翻倍。
花旗銀行表示,盡管金價高企,但強勁的投資需求、各國央行持續的購金行為,以及珠寶需求的韌性是推動金價上漲的重要因素,“當前由關稅引發的通脹擔憂、勞動力市場走弱以及美元疲軟預期,共同構成了未來三個月內金價上漲的‘完美風暴’。”
在張亞林看來,黃金正處于一個微妙的“十字路口”。一方面,金價在歷史高位附近震蕩,現貨黃金交投于每盎司3380美元附近;另一方面,技術面呈現自今年以來首次看跌的月線收盤。
與此同時,市場接收著矛盾的信號。花旗銀行將未來3個月金價預期上調至每盎司3500美元,但也有機構警告,黃金價格可能跌破每盎司3000美元的風險。
“這種分歧源于多重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的支撐,另一方面是美元階段性反彈的壓力;地緣風險帶來的避險需求應對的則是高金價對消費的抑制效應。此外,一旦全球經濟軟著陸,風險資產的吸引力上升,黃金的‘避險需求’將被削弱,一旦美國經濟加速放緩,黃金的‘抗衰退’屬性將被激活。”張亞林分析。
張亞林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將左右黃金價格的走勢,只要經濟衰退或地緣風險未完全消退,黃金的配置價值將持續存在。”
央行購金放緩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表明,央行二季度凈購金6噸,上半年累計增儲19噸,截至6月,已連續8個月增持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包含場外交易)達1249噸,同比增長3%;以價值計,同比躍升45%至132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需要注意的是,市場購金主力軍的全球央行購買量有所放緩,全球央行在二季度凈購金166噸,增儲量同比減少了21%。
世界黃金協會表示,更高的價格可能抑制了央行購金步伐,但由于持續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央行購金“仍保持在顯著高位”,預計未來12個月將繼續購買。
在張亞林看來,全球央行購金速度放緩除了當前金價處于較高位置的原因之外,也顯示出對于金價上漲的前景并不統一的立場。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國際金價整體走高。其中,倫敦現貨黃金價格累計上漲25.7%,創下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最大半年漲幅,因此央行選擇暫緩增持以避免高位接盤。
張亞林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經過持續增持,央行優化儲備結構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轉而進入戰略目標再評估與長期優化階段,購金行為更趨審慎。
“央行購金行為往往引領市場趨勢。短期來看,央行購金節奏放緩或引發投資者熱情與信心波動,但地緣沖突長期化仍支撐黃金配置價值。”張亞林分析,“央行購金節奏調整僅是戰術性的,只是‘減速’而不是趨勢逆轉。一旦地緣風險進一步升級,央行購金很可能重拾增長勢頭。”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萬喆認為,短期來看,央行購金節奏放緩疊加部分央行拋售行為,一定程度上壓制金價上行空間。但長期來看,黃金作為戰略資產的定位持續強化,仍支撐黃金市場結構性牛市。
金油比破50
張亞林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作為重要的投資參考指標之一,“金油比”走勢變化備受市場關注。
“通常情況下,由于黃金和原油都是美元計價,所以二者多呈現同向波動狀態,即便有短暫背離也能很快回歸。但從反映二者關系的指標——金油比近期的變化來看,黃金和原油已出現顯著背離。”一家期貨公司的投資部副總經理黃波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尤其是今年年初到現在,黃金上漲、原油下跌的分化趨勢格外明顯。”
黃波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今年以來,金油比連續創出新高。
黃波以8月4日的收盤價給經濟導報記者計算了金油比。8月4日,倫敦現貨黃金收于3773美元/盎司,WTI原油收于66.22美元/桶,以此計算,金油比達到了56.97。而在6月中旬,金油比還在50以下。“金油比再創新高,意味著黃金價格相較于石油價格持續走高,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之時,投資者出于避險需求紛紛涌入黃金市場,推動金價上揚。”
黃波認為,2025年下半年,黃金在每盎司3300美元—3600美元區間震蕩,季度均價上移至每盎司3450美元;2026年,隨著美聯儲進入持續降息周期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金價有望挑戰每盎司3800美元關口。
在張亞林看來,黃金的未來走向取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時機、地緣政治緊張程度以及全球去美元化進程。
“花旗銀行看漲至每盎司3500美元的預測并非終點,摩根大通為明年初設想了每盎司4000美元的可能。高盛甚至預測了在極端情況下黃金可能觸及4500美元/盎司。黃金可能需要回調才能積聚足夠動能突破歷史高位。”張亞林預測。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