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發集團正式印發《科技創新三年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明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聚焦主業關鍵技術領域,通過聚合資源、多維發力,全面提升產業科技創新創效水平,培育新質生產力,助推集團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其中提到,統籌設立3億元科技創新專項引導資金和5億元主業科技創投基金,圍繞支撐主業轉型的戰新項目開展戰略投資。

“一把手”主導創新領導體系
關于3億元科技創新專項引導資金,水發集團要求對權屬公司在主業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成果轉化、產線建設、技術改造等重點項目給予支持,按項目投入的30%撥付,實行免息使用、到期償還。
對5億元主業科技創投基金的布局,水發集團提出,各權屬公司在新建、改擴建、并購等投資中聚焦“主業+科技”方向,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及未來產業布局,嚴禁在低水平、低盈利領域盲目擴張。投資決策中新增科技審查環節,嚴把方向關。
《方案》還提出,成立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一把手”牽頭的組織領導機制,壓實主要負責人主體責任,將科技創新納入巡察、紀檢監察及內部審計范圍,形成全流程監督閉環。
精準錨定主業關鍵技術方向,遵循“一企一(多)技”原則,明確重點攻關的技術領域。通過集中資源在項目立項、申報、產學研合作及研發投入等環節發力,聚焦核定方向推進研發與技術引進。
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計劃,篩選資源稟賦優、市場潛力大、技術成熟度高的引領型或高成長型項目及企業,納入“育新名單”并實施精準分級培育。健全成果轉化創效激勵機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紅制度,按一定比例從轉化凈利潤中提取資金,獎勵成果完成及轉化人員,引導科技創新從“研發端”向“創效端”全面轉型。
設立獨立科技信息部門,核定編制并增設技術經理人崗位;推行科技副總制度,通過校聘企用、全職引進、內部選聘等方式配置專職科技副總。
加大科技創新考核權重,落實“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政策,以考核“指揮棒”倒逼各單位提升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
科技創新已納入省屬企業經營績效考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省國資委組織召開的省屬企業科技創新大會提出,2025年和今后一段時期,全面推動山東省屬國資國企科技創新工作提質增效,要明確目標任務,選準主攻方向,著重在戰略規劃設計、研發投入增長、高能級研發平臺建設、核心技術攻關、戰新產業企業項目培育、數智化轉型、科技人才引育七個方面做好加力賦能。
目前,省國資委已將科技創新納入省屬企業經營績效考核,根據企業創新基礎不同,分層分類設置考核目標,并提高省屬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在考核時視同利潤的比例。
在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基礎上,對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按研發費用2倍視同利潤加回;對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項目或省重點研發計劃的,按研發費用1.5倍視同利潤加回,推動省屬企業研發投入高速增長。
“十四五”以來,山東省屬企業研發投入由2020年的255.7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487.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4%。
據了解,省國資委修訂完善了2024年度科技創新考核細則,新增標準、專利、創新平臺、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體現創新產出的考核指標,實現對研發投入、投入產出的全鏈條考核。同時,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考核比重,科技創新考核在改革績效考核中的權重由12.5%提高到30%,體現了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