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恒匯(301678.SZ)無疑是2025年A股市場中最受矚目的次新股之一。
截至8月8日,新恒匯報收于93.65元每股,總市值達到約224.3億元。以12.8元每股的發行價為計算基準,該股在今年內累計上漲幅度已超631%。
A股市場向來有炒作次新股的傳統,這通常得益于次新股流通盤較小的優勢。不過,新恒匯的上漲情況與以往略有不同——其上漲并非由散戶資金和純粹的游資主導。相反,從近期該股的交易異動數據來看,買方營業部中多數是機構席位,“正規軍”的參與特征十分明顯。
股權穿透后,新恒匯的實際控制人是虞仁榮和任志軍,二人是清華大學校友。其中,“芯片大佬”虞仁榮還掌控著另一家芯片領域的上市公司——豪威集團(即更名后的韋爾股份,603501.SH)。

從電子元器件貿易做起的“芯片大佬”
虞仁榮1966年出生于浙江寧波,是清華大學無線電系EE85班的知名校友。
1990年從清華畢業后,他先是進入浪潮集團擔任工程師,兩年后跳槽至香港龍躍電子北京辦事處,任銷售經理一職。
1998年,虞仁榮自立門戶,開啟了創業之路。他創建的第一家公司是北京華清興昌科貿有限公司,主做電子元器件貿易代理生意。
到了2007年,察覺到單純的貿易倒賣模式缺乏可持續性,虞仁榮開始謀劃轉型。他與馬劍秋共同出資400萬元,在上海創辦了韋爾股份,公司聚焦于半導體產品的設計、銷售及分銷業務。
起初,公司以代銷業務起步,不僅毛利率偏低,在核心競爭力上也稍顯不足。
2019年,虞仁榮一舉將北京豪威和思比科等收入囊中,業務重心轉至芯片設計。其中,靠著對北京豪威“蛇吞象”式的收購,韋爾股份迅速起勢,一躍成為全球圖像傳感器三巨頭之一,收獲華為、小米等一批大客戶。
2023年初,韋爾股份斥資11.56億元收購湖南芯力特,并在天津擴大車用模擬芯片研發團隊,由此,從原先的消費及工業市場,拓展到汽車領域。
虞仁榮善用并購,投資出手快準狠,韋爾股份一飛沖天。2014年,其營收為14.08億元,到2024年擴展到257.31億元。10年時間,收入增長17倍。
截至8月8日,更名后的韋爾股份,總市值已達到1438億元。企查查顯示,虞仁榮在公司的最終受益股份約33.48%。按最新市值計算,其持股價值約481億元。
而隨著新恒匯于今年6月順利上市,虞仁榮的身家又在增厚。
虞仁榮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新恒匯成功上市,意味著繼豪威集團之后,虞仁榮旗下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新恒匯成立于2017年,注冊地位于淄博高新區,是一家集芯片封裝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封裝測試服務于一體的集成電路企業,主要業務包括智能卡業務、蝕刻引線框架業務以及物聯網eSIM芯片封測業務。
8月8日收盤,新恒匯報93.65元每股,總市值達到約224.3億元。放眼年內,公司股價較12.8元每股的發行價已上漲超631%。
新恒匯自登陸A股市場以來,便頻繁現身龍虎榜。進一步觀察交易數據可以發現,其股價上漲背后,是不同類型資金的交替入場、接力推動。
具體來看,以“拉薩天團”為首的散戶資金在新恒匯6月20日上市首日集中涌入后,便逐漸淡出買入前五營業部榜單。取而代之的是,少量游資與大批機構資金開始主導交易節奏。從7月2日到8月6日的這段時間里,機構專用席位在該股龍虎榜買入前五席位中占據了明顯優勢——多數時候能占據三到四個席位,成為推動股價的核心力量。新恒匯為何受機構青睞?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智能卡業務是新恒匯的傳統核心業務,也是公司收入與利潤的主要來源。2022年至2024年,公司智能卡業務銷售收入分別為5.62億元、5.83億元、5.6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4.45%、78.35%、69.28%。根據相關數據測算,截至2024年末,公司智能卡業務核心封裝材料柔性引線框架的市場占有率達到32%,智能卡模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13%左右。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到2024年新恒匯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84億元、7.67億元和8.42億元,最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10.97%,營業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億元、1.52億元和1.86億元,經營業績良好。
此前,新恒匯還披露2025年度盈利預測情況。2025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9.56億元,同比增長13.56%;預計歸母凈利潤為1.95億元,同比增長4.66%。
龐大的芯片投資版圖
虞仁榮不僅懂技術,且商業嗅覺敏銳。他通過LP出資的方式,搭建起了龐大的半導體投資版圖。天眼查信息顯示,虞仁榮作為LP出資了10余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其中,蘇州工業園區智禹東微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作為一只專項基金,投了東微半導(688261.SH)。虞仁榮是該基金的最大出資人,出資比例17.86%。東微半導于2022年2月在科創板上市。
晉江馮源繪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繪芯基金”)成立于2020年末,虞仁榮為該基金的最大LP,出資比例達到47.89%。
繪芯基金截至目前則已投出多家公司,包括新恒匯、合見工軟、愛芯元智、芯河半導體等。
虞仁榮還和廣立微(301095.SZ)、合肥市政府引導基金等發起設立了合肥馮源仁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虞仁榮作為最大LP出資22.44%,與虞仁榮關聯的馮源(寧波)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是該基金的LP之一。據廣立微的公告,該基金投資方向為半導體上下游及延伸領域(新能源、新材料等)的成長期及成熟期優質項目。
此外,作為個人投資者,虞仁榮同樣成績斐然。
據中科飛測(688361.SH)招股書,虞仁榮于2020年對中科飛測投入了近1000萬元。IPO前,虞仁榮持有114.94萬股,占比0.48%。中科飛測上市后,其斬獲數倍的賬面回報。
可以說,虞仁榮投資果斷,又善抓時勢,這是他在芯片領域創業與投資成功的關鍵。再往后看,“芯片大佬”的順風局背后,其戰略縱深將向何處延伸、新賽場如何布局,或許更值得外界聚焦。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