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煌上煌(002695.SZ)披露了2025年中報。報告顯示,公司營收9.84億元,同比下降7.19%。與此同時,另一組數字卻格外亮眼:歸母凈利潤7692萬元,同比增長26.9%。這一“增利不增收”的現象引發市場關注。
營收同比減少7622萬元,銷售費用縮減27%,關店762家,閉店率超20%……這個被譽為“中國醬鹵第一股”的老字號企業,交出了一份耐人尋味的答卷。
降本紅利或為“一次性”
近年來,煌上煌中期盈利波動下降。
2020年至2024年中期,煌上煌歸母凈利潤從1.58億元降至6062萬元,五年累計降幅達61.5%。
對于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由降轉增,煌上煌表示,這得益于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帶動生產成本下降,推動醬鹵肉制品業綜合毛利率穩步回升,同比提升2.23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例如鴨頸、雞翅尖、鴨翅等相關鴨副產品原料的市場價格處于低位——上述三種原材料的平均采購價格分別較去年下降38.70%、32.17%、21.35%。
根據煌上煌執行的主要原材料戰略儲備管理制度,在原材料行情低位的時候,公司會加大采購力度,逐步拉低部分主要原材料的加權平均成本。此舉使得公司上半年醬鹵肉制品業務的營業成本同比減少14.74%,綜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3個百分點至38.61%。
財報顯示,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主營業務同比下降11.65%,米制品主營業務同比下降1.36%,兩大主業動銷疲軟直接反映在庫存量同比上升、生產量同比下降的數據上。

此外,煌上煌還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人工成本、市場投入的線上線下促消費用等銷售費用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減,同比下降27.38%。其中薪酬社保、福利同比減少24.77%,促銷宣傳費同比減少38.84%,租賃費同比減少7.18%,這也使得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
對于煌上煌的“降本”動作,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雖然短期內有助于提升利潤率,但從長遠來看,過度削減營銷預算可能會影響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和消費者的認知度。
公開資料顯示,煌上煌始創于1993年,總部位于江西南昌,于2012年登陸深交所,被譽為“中國醬鹵第一股”。公司主要業務為醬鹵肉制品、米制品及少量佐餐涼菜等其他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
2025年初,煌上煌定下“雙增長”目標:完成21億元營收、1.45億元凈利潤。以半年業績計算,目前其營收完成率為46.86%,凈利潤完成率為53.05%。
對煌上煌來說,業績達標警報已經拉響。
門店規模繼續“瘦身”
對于營收持續下滑,煌上煌解釋稱:受報告期消費場景變化影響,醬鹵肉制品加工業老店單店收入持續同比下滑,疊加公司門店數量出現負增長,最終導致營業收入表現不及預期。
這一解釋與2024年年報中的說法如出一轍。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6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專賣店僅剩2898家,較2024年末的3660家凈減少762家,閉店率超過20%。
加盟店成為關店潮主力,半年內從3419家縮減至2704家,關閉715家,而直營門店從241家減少至194家。
這一關店速度令人咋舌——2024年煌上煌全年關店837家,日均2.3家;2025年僅半年時間就關店762家,日均4.2家,閉店速度同比提升82.6%。
2020年底,煌上煌專賣店數量曾高達4627家。四年半時間,累計關店1729家,相當于砍掉了37%的終端網絡。

2020年年報中,煌上煌曾提到五年內要實現“千城萬店”的計劃,計劃在2025年前覆蓋全國90%以上的地級市,以“直營+加盟”模式快速滲透下沉市場。
在門店數量整體下降的情況下,煌上煌在2024年年報中聲稱,“醬鹵肉制品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競爭’的轉型期,但仍舊沒有放棄‘千城萬店’的夢想”,并在2025年經營規劃中提及,公司將加快實施“千城萬店”等未來五年的戰略發展目標。
而如今,越開越少的門店,將煌上煌的“千城萬店”夢推得越來越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關閉的715家加盟店中,約80%集中在非核心市場,這也反映出公司“收縮戰線、聚焦優勢區域”的策略。
盡管門店數量減少,煌上煌仍在推進產能擴張。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建工程這一指標為2.0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2%,主要用于豐城煌大、嘉興和海南生產基地建設。
此外,“浙江煌上煌年產8000噸醬鹵食品加工建設項目”截至2025年6月30日投資進度為61.44%,目前該項目尚處于建設階段。
對于煌上煌的“瘦身”策略,二級市場似乎投下了信任票——年初至今,煌上煌股價累計漲幅超7成,總市值83.36億元。
昔日胡潤榜的“百億富豪”蹤跡難尋
煌上煌的鹵味帝國發展史,由大齡下崗女工徐桂芬一手書寫。在她的帶領下,煌上煌于2012年登陸A股。作為“中國醬鹵第一股”,煌上煌的上市比絕味食品早了5年,比紫燕食品早了10年。

公司上市當年,徐桂芬家族榮登《胡潤百富榜》。2020年,徐桂芬家族的財富一度攀升至110億元的巔峰。但次年,徐桂芬家族在該榜單上的財富便縮水至54億元,同比減少了約一半。最近幾年,徐桂芬家族直接跌出了《胡潤百富榜》榜單。
2017年,傳統家族管理模式的煌上煌,開始了以職業經理人替代家族式管理的改革。雖然職業經理人往往具有更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但在公司大部股權仍控制在家族內部的情況下,職業經理人難以得到重用。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煌上煌實際控制人為徐桂芬家族(徐桂芬、褚建庚、褚浚、褚劍),其中徐桂芬與褚建庚系夫妻關系,徐桂芬與褚浚、褚劍系母子關系。4人均為公司董事會成員,形成家族對企業的高度控制。
2025年中報顯示,徐桂芬持有煌上煌集團有限公司40%的股權,褚建庚、褚浚、褚劍各持有煌上煌集團有限公司20%的股權。新余煌上煌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徐桂芬家族實際控制的企業,其中煌上煌集團有限公司持股99%,徐桂芬持股1%。
如今,作為鹵味巨頭中的一員,煌上煌相比部分對手已出現明顯的掉隊情況。同樣身處鹵味賽道的絕味食品,門店數量在2019年便已突破“萬店”大關,在2023年底,門店數量曾一度達到16162家。即便是2022年9月才登陸上交所主板的紫燕食品,全國門店數在2024年6月底就達到了6308家,并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仍維持門店數量的凈增長趨勢。
煌上煌被對手甩開的差距,還體現在業績之上。2025年一季度,絕味食品強勢收獲15.01億元的營收及1.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遠超煌上煌的4.46億元營收和4375萬元的歸母凈利潤。而紫燕食品一季度在歸母凈利潤降低71.80%的情況下,仍獲得5.64億元的營收,高于煌上煌1.18億元。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瀟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