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是東鵬特飲的經典廣告語。截至2024年,東鵬飲料(605499.SH)旗下大單品東鵬特飲已連續4年穩坐能量飲料銷量冠軍。
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東鵬飲料業績再創新高,上半年實現營收107.37億元,凈利潤23.75億元,同比增幅雙雙超過36%。
但亮眼業績背后,超61億元短期借款與走高的資產負債率引發關注,加之高額分紅與股東密集減持等動作,為這家功能飲料龍頭企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業績持續增長
2025年上半年,東鵬飲料實現營業收入107.37億元,同比增長36.37%;歸母凈利潤23.75億元,同比增長37.22%。這一成績不僅創下公司半年報歷史新高,也延續了其自上市以來的穩健增長態勢。從歷史數據來看,東鵬飲料已連續5年半年度凈利潤保持雙位數增長,展現出較強的增長韌性。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2023年首次突破年營收百億大關,而到了2025年,僅上半年就達成這一規模。且其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比2023年全年多3.35億元。
東鵬特飲作為公司的核心產品,表現較為突出。2021年,東鵬特飲成為中國能量飲料市場銷量冠軍;2023年,其收入突破百億;2024年營收進一步增加至133.04億元,同比增長28.49%。截至2024年,東鵬特飲已連續4年穩居中國能量飲料銷量榜首。
在業務構成上,能量飲料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25年上半年占比為77.91%,但相較于2024年同期的87.19%有所下降。與此同時,電解質飲料的收入占比從上年同期的6.05%提升至13.91%,其他飲料合計占比為8.18%。這一變化表明,東鵬飲料在多元化產品布局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步降低了對單一產品的依賴。
東鵬飲料將2025年上半年業績增長歸因于全國化戰略的推進、成本與產能的優化、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效率提升,以及產品結構和銷售投入的有效調整。
股東減持頻現
與亮眼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股東的頻繁減持。自2022年5月限售股解禁以來,東鵬飲料累計發布了7次減持公告。
其中,原第二大股東天津君正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減持路徑頗具代表性,該股東持股比例從上市時的9%一路降至2025年半年報披露的1%,其間累計套現約42億元。
多位董監高及股東也接力減持,合計套現13.69億元,包括東鵬遠道減持5.88億元、東鵬致遠減持2.73億元、東鵬致誠減持2.06億元。
第三大股東瑞昌市鯤鵬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于2025年2月披露減持計劃,后完成減持總金額19.08億元,減持比例1.3784%。根據2025年半年報披露的股東名冊,該股東持股排名發生變動,已調整為第五大股東。
盡管股東減持的原因多為“自身資金需求”,但這一行為或對市場信心造成沖擊。2025年7月25日,東鵬飲料披露半年報,隨后一周(2025年7月28日至2025年8月1日)股價下跌4.96%。
此外,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林木勤直接持股49.74%,并有少部分間接持股,雖未大規模減持,但仍依靠分紅獲得較多現金回報。
自2021年5月上市以來,公司累計派現六次,總額達53億元。2025年7月25日,公司發布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每10股派現25元(含稅),合計派現13億元。粗略計算,本次分紅林木勤將累計獲得約6.5億元(含稅)的現金回報。而在2025年4月,公司剛剛完成2024年度利潤的分紅,同樣為每10股派現25元(含稅)。
借貸理財并行
在財務層面,東鵬飲料呈現出“存貸雙高”的特征。
公司資產負債率呈上升趨勢,2023年為57.01%,2024年進一步升至 66.08%,這一變化主要由短期借款的大幅增加驅動。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短期借款為29.96億元,2024年增加至65.51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18.69%;2025年上半年,短期借款規模略有回落至61.28億元,但仍維持在高位。
與之相對的是,公司賬面資金儲備充足。截至2024年末,貨幣資金達56.53 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48.97億元,兩者合計105.50億元,公司現金流充裕。
據財報披露,短期借款的增加主要來自一年內貼現借款和信用借款,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增長主要系公司2024年購買一年以內銀行理財產品所致。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同比大幅增長295.40%,新增金額約36.59億元,而同期短期借款新增規模約35.56億元,兩者新增規模接近,形成“借款與投資并行”的狀態。
高分紅與高負債并存的現象引發了市場關注。有觀點認為,公司可能通過低成本貸款維持運營,同時將經營利潤以分紅形式轉移,最終將償債壓力留在公司體系內。對此,一位接近東鵬飲料的知情人士稱,分紅是基于股東回報的考慮,目前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現金流充裕,相關說法并不成立。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4月3日,東鵬飲料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H股發行并上市的申請,擬實現“A+H”兩地上市。據悉,東鵬飲料赴港上市并非一時興起,而是其全球化布局的一部分。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見習記者 宋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