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騰訊音樂 ”)披露其截至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總收入為84.4億元,同比增長17.9%;調整后凈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33.0%。
這是騰訊音樂斥資近200億收購喜馬拉雅后的首份“整合答卷”,更是其在市值暴漲1100億元、首次躋身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TOP10之后,亮出的首張名片。
結構優化成果顯著
在線音樂服務收入,成為騰訊音樂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達到68.5億元,同比增長26.4%。音樂訂閱收入作為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季度達43.8億元,同比增長17.1%。
騰訊音樂表示,這一增長得益于多個關鍵因素——一方面,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量持續攀升,截至第二季度,付費用戶數達1.244億,同比增長6.3%;另一方面,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也從2024年同期的10.7元提升至11.7元。
本季度,騰訊音樂仍在持續推進降本增效。
具體來看,在成本端,2025年第二季度,其營業成本為46.9億元,同比增長13.1%。得益于高附加值的訂閱業務增長、廣告業務ARPPU提升以及內容分成比例優化,其毛利率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至44.4%。不過,藝人周邊和線下演出收入的增長對毛利率的提升有一定抵消作用,與此前業績報告相同,公司并未披露該業務的具體數值。
在費用管控方面,當季,騰訊音樂經營開支總額為11.6億元,規模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收入規模擴大,費用率同比顯著下降2.3個百分點至13.7%。

作為中國領先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騰訊音樂于2016年由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等平臺合并組建而成。2018年,公司以“中國音樂流媒體第一股”身份登陸紐交所,2022年9月完成港股二次上市,成為首家以介紹形式登陸港交所主板的中概股企業。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最新發布的《2024年全球音樂報告》,全球錄制音樂市場收入在2024年達到296億美元,連續第10年保持增長,而中國音樂市場也伴隨著全球市場復蘇強勢崛起,全球市場排名從第19位一路攀升至TOP5,在全球五大市場中增速最快,且預計未來仍然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用戶規模有所波動
與營收、利潤雙增長的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騰訊音樂的用戶規模。
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騰訊音樂月活躍用戶數為5.53億,環比流失200萬用戶。至此,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月活躍用戶數已連續15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
值得警惕的是,其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增長也全面顯出疲態:2024年Q2季度至2025年Q2季度,其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環比凈增分別為350萬、200萬、200萬、190萬、150萬,整體呈現下滑趨勢。此外,本季度單用戶月均收入環比微增0.3元,增長動能明顯不足。
用戶規模的波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業界人士表示,隨著市場飽和度逐漸提高,各大音樂平臺都在爭奪有限的潛在用戶資源,競爭對手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可能導致部分用戶的分流。
在此背景下,騰訊音樂若想撬動用戶更強的付費意愿,就必須在更高質量、更獨家的內容上持續深耕,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內容生態與更多元化的服務。

以酷狗音樂為例,其首創蝰蛇HiFi音質與“一鍵強音2.0”功能,精準適配多場景聽歌需求,為用戶打造了更沉浸的專屬聽覺體驗。同時,針對用戶在音樂交互場景中的深度參與需求,依托前沿AI技術,推出行業首創的“AI合唱”功能,讓用戶仿佛置身于演唱會現場,與喜愛的歌手共同合唱,極大地增強了用戶在平臺上的參與感與互動性。這些功能創新,不僅滿足了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音樂消費需求,還使得用戶對平臺產生了更強的依賴感與忠誠度。
此外,騰訊音樂還持續引入差異化音樂內容。在國際音樂領域,與The Black Label和H MUSIC首次達成戰略合作,鞏固了韓國流行音樂曲庫優勢;在華語音樂領域,與汪峰續約,與G Nation達成深度戰略合作,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更全面的音樂選擇。同時,騰訊音樂積極拓展內容服務邊界,攜手DearU在QQ音樂推出互動社區bubble,促進用戶與藝人建立更緊密的情感連結,豐富了用戶在平臺上的音樂消費體驗。
通過提升用戶黏性,尤其是付費用戶的黏性,騰訊音樂有效彌補了月活的波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首席執行官梁柱透露,騰訊音樂的超級會員規模近期突破了1500萬。該數據較2024年第三季度首次披露的1000萬量級,呈現出了快速增長之勢。
生態協同效應待顯現
據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2025年二季度,騰訊音樂旗下的酷狗音樂憑借21854.02萬的月活問鼎在線音樂賽道。但是在月活規模增長的榜單上,汽水音樂亮出了近乎翻倍的同比增長態勢,以9922.33萬的數據,拿下在線音樂賽道的第一名。
汽水音樂是字節系新生音樂平臺,憑借和抖音深度綁定的算法優勢,以“短視頻+音樂”的生態聯動承接了抖音用戶外溢的音樂需求,極大程度地補充了字節生態。汽水音樂TOP1000熱歌中,86%生長于抖音,54%從抖音冷啟動爆火——其與抖音聯合推出的“看見音樂計劃”,2024年助力1.6萬首歌曲通過短視頻爆紅,其中超過50首歌全網流媒體年播放量破億。作為字節跳動旗下的產品,汽水音樂與其他字節系產品一脈相承,均以“免費+廣告”的模式維系用戶留存。這種“短視頻引流+流媒體沉淀”的模式,幾乎重構了音樂產業的價值鏈。
與此同時,字節系的另一張王牌番茄暢聽音樂版同樣表現生猛——6月月活達到3291.41萬,同比增長49.52%。相較于去年12月,僅半年時間便新增近千萬用戶。
在這樣的背景下,騰訊音樂若想在市值暴漲千億后穩住這來之不易的局面,顯然不能僅依賴音樂付費這一條路徑。當務之急,是積極尋找新增長曲線,構建更具突破性的發展框架。

今年6月,喜馬拉雅攜520萬部有聲書、24萬檔播客,加盟騰訊音樂矩陣。市場普遍期待兩者能打通音樂與長音頻的內容壁壘,構建“音樂+有聲書+播客”的全場景音頻生態,釋放1+1>2的協同效應——比如通過用戶畫像互通實現精準推薦,將QQ音樂的年輕用戶導流至喜馬拉雅的知識內容板塊,或是將喜馬拉雅的頭部主播資源引入音樂直播場景。
花旗銀行在研報中明確表示,喜馬拉雅的加入將顯著提升騰訊音樂的整體內容供給厚度,使其可以通過提高超級VIP會員轉化率和廣告收入潛力等路徑,直接強化自身變現能力。
但是,收購喜馬拉雅后被寄予厚望的音頻生態協同效應,在本季度尚未顯現清晰路徑——目前,雙方會員體系仍處于獨立運營狀態,未實現跨平臺權益互通,用戶需分別付費訂閱;內容層面雖有少量音樂專輯與有聲書的聯動推薦,但缺乏系統性的IP共創項目;技術端的音頻版權庫也未完成深度整合,部分獨家內容仍局限于單一平臺。這或許意味著市場期待的流量協同、內容協同與商業變現協同,仍停留在戰略規劃層面,尚未轉化為可落地的業務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音樂過去收購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時,用戶重合度在半年內提升了約13個百分點,主要得益于產品功能合并與會員體系統一。而此次收購的喜馬拉雅,業務形態與騰訊音樂基礎業務差異較大,整合復雜度更高,用戶池互補效應或被削弱。
不過市場仍對其抱有信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公布當天,騰訊音樂美股(TME.N)收盤價為25.39美元,漲11.85%,總市值為348.46億美元;港股方面,騰訊音樂(01698.HK)受財報利好推動,發布次日(8月13日)股價高開高走,單日漲幅一度達17.32%。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瀟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