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愛奇藝(NASDAQ:IQ)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該季度愛奇藝總營收達6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1%;凈虧損為1.337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6870萬元,業績由盈轉虧。即便在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歸屬于公司的凈利潤雖有1470萬元,延續了連續14個季度的運營盈利態勢,但較上年同期仍大幅下降94%,盈利動能顯著減弱。
與這份承壓的財報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愛奇藝在內容端的亮眼表現:其出品的《臨江仙》《朝雪錄》《生萬物》三部劇集,熱度值均破萬;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第二季在暑期檔同品類中表現突出,云合市占率穩居行業第一;截至8月20日,其出品的電影《捕風追影》院線票房已累計突破3億元……
從內容端和業績端來看,愛奇藝正深陷“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高熱內容與商業回報之間的失衡,已然成為橫亙在其發展道路上的突出難題。

廣告與內容發行承壓
財報顯示,愛奇藝二季度總成本為52.9億元,同比下降7%。其中,內容成本為37.8億元,占總成本的71.4%。愛奇藝表示,內容成本的高企主要源于對長劇和微短劇的持續投入。盡管內容成本環比持平,但若未來內容投入增加,毛利率可能承壓。
愛奇藝二季度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會員服務、在線廣告、內容發行和其他業務。其中,會員服務收入為40.9億元,占總收入的61.7%,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盡管會員服務收入同比下滑9%,環比下降7%,顯示出用戶增長和ARPU(平均每用戶收入)的雙重壓力,但考慮到市場飽和度提升、競爭對手的沖擊以及內容排播節奏等多重因素,愛奇藝的會員業務也算維持住了整體營收的基本盤。
在線廣告業務方面,愛奇藝本季度廣告收入為12.7億元,同比下降12.8%,環比下降4%。愛奇藝在財報中表示,“本季度,一些廣告商調整了廣告和促銷策略,以應對宏觀壓力。”
此外,內容發行收入為4.4億元,同比下降31.2%。愛奇藝方面表示,該業務營收縮水,主要由于置換劇集數量減少所致。
在8月20日的中期業績電話會上,愛奇藝高管回應了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實施的系列新政,包括電視劇集數不再以40集為上限、季播劇的排播不再要求間隔一年、古裝劇數量等內容。愛奇藝方面表示,新政策可有效縮短內容從生產制作到審核的周期,提升公司資金使用效率,也會增加內容創作的靈活度,穩定發行價格,令更多資金、人才進入影視內容制作。
截至二季度末,愛奇藝現金余額(包括現金、現金等價物、短期受限資金、短期投資,以及預付及其他資產中的長期受限資金)總計50.6億元。
爆劇《生萬物》引領長劇口碑
作為國內頭部視頻平臺,愛奇藝在核心長劇賽道的競爭力依然“抗打”。
根據云合數據,愛奇藝劇集總市占率連續4個季度領跑行業,多部爆款內容進一步鞏固愛奇藝在女性和現實題材賽道的領先優勢。《臨江仙》和《朝雪錄》作為女性向題材劇集,內容熱度值均破萬;《無憂渡》《書卷一夢》口碑熱度雙收,內容熱度值分別突破9800和9600;“戀戀劇場”播出的《淮水竹亭》內容熱度值超8900;而“大家劇場”推出的現實題材作品《生萬物》更成為全民爆款——開播65小時內容熱度值破萬,同時霸榜云合數據和電視臺收視率雙榜單。

《生萬物》是近年來市場上稀缺的農村題材,故事扎根熱土,敘事扎實,開播以來熱度口碑高開爆走,在酷云、燈塔、貓眼等第三方數據平臺的多個榜單中持續位列榜首。酷云數娛數據顯示,《生萬物》開播首日全端播放量達5724萬,次日全端播放量達7742萬,穩居第一;該劇在電視端表現同樣亮眼,CCTV-8實時收視率峰值連日破3,實現臺網雙爆;在豆瓣平臺,該劇憑借693.3萬的超高熱度霸榜書影音總榜,熱度是第二名的兩倍之多。亮眼的市場表現不僅為愛奇藝贏得了更高的品牌美譽度,更有效強化了用戶黏性。
據了解,《生萬物》首播周吸引了12個品牌贊助,其中5個品牌源于主演楊冪代言產品的聯動植入。此外,楊冪粉絲投入超180萬元發起“云包場”,發放6萬多份愛奇藝會員,主創及品牌包場超10萬座。粉絲經濟的強大驅動力在此充分彰顯,大量粉絲為支持偶像與喜愛的劇集,積極參與消費活動,顯著提升了愛奇藝的會員收入。
在2024秋季悅享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提出了“向下共情、向上創作”的理念,并表明“真正能夠記錄時代的、最大的爆款一定來自于現實主義題材”。而愛奇藝出品的《生萬物》的戰績,也證明了龔宇的投資眼光。
龔宇表示,未來愛奇藝將聚焦打造兼具商業性和藝術價值的頭部精品內容,同時精簡內容集數,提供更緊湊、更精彩的觀看體驗,以提升用戶活躍度。
微短劇或成“治病良方”
值得注意的是,愛奇藝在本季度加大了對微短劇的投入,盡管這一業務尚未直接轉化為收入增長,但已開始在用戶行為和內容生態上產生積極影響。
愛奇藝表示,用戶對于“在愛奇藝看微劇”的用戶心智在增強,二季度內,愛奇藝微劇的日均播放時長和播放UV(獨立訪客)均實現環比雙位數增長。
暑期檔期間,愛奇藝每周推出2至3部頭部微劇,例如《若熙傳》《天若有情》《成何體統》等。尤其是《成何體統》,作為愛奇藝首部由動漫IP改編的微短劇,其上線后市場反饋良好——連續5日登頂貓眼短劇熱度日榜,連續3日登頂有效播放日榜,峰值熱度達5667。值得一提的是,《成何體統》的熱播顯著提升了同名動漫第一季的復看量,還帶動了同名長劇和動漫第二季的預約量,形成聯動效應。
與市場上將90%以上的收入用于投流的微短劇商業模式不同,愛奇藝設計的商業模式是70%以上的收入分給內容出品方,會員免費觀看微短劇無需單點付費。這些創新舉措進一步豐富了愛奇藝VIP會員的內容選擇,同時也為品牌帶來了更多營銷增長機會。
據了解,愛奇藝主要通過“自制+采購”的形式,形成穩定的內容供給。目前,愛奇藝已儲備約1.5萬部豎屏微劇。微劇內容庫的快速建成,讓愛奇藝在短視頻沖擊下找到了破局點。

“愛奇藝在打造爆款長視頻內容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沉淀了豐富的IP資源庫。我們將把長劇爆款方法論、先進技術和IP‘一魚多吃’的經驗復用到微劇開發上。”龔宇在財報電話會中提到,公司將繼續加大微短劇的投入,并通過AI技術提升內容推薦效率。這一戰略不僅有助于提升用戶時長,還能為廣告主提供更多觸達機會。
愛奇藝表示,目前海外微劇業務增勢強勁,二季度會員時長收入逐月大幅上漲。截至6月底,微劇已在愛奇藝布局的印度尼西亞、韓國及巴西市場,躋身第二大會員拉新品類。龔宇介紹,下半年愛奇藝將啟動海外原創微劇布局。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瀟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