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是來伊份(603777.SH)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8月26日晚間,來伊份披露2025年半年報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8.21%;歸母凈利潤-5068.39萬元,同比由盈轉虧;基本每股收益-0.15元。扣非凈利潤為-5661.32萬元,同比下降536.9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239.54萬元,同比下降78.68%。

來伊份表示,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439.60%,主要系公司銷售毛利額下降所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536.91%,主要系公司銷售毛利額下降所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較去年同期減少78.68%,主要系公司銷售毛利額(商品銷售時移動平均成本與售價之間的差額)下降所致。
作為國內最老牌的零食企業,來伊份的歷史積淀比目前在A股上市的其他零食企業都要大得多。1999年,第一家來伊份門店在上海誕生,憑借著口味出眾、品類繁多的堅果和零食,來伊份迅速躥紅。其產品覆蓋堅果炒貨、肉制品、豆制品、果干果蔬等近1400個品類。
憑借著更早深耕零食市場的優勢,早年的來伊份在零食行業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當眾多零食企業聚焦新零售的時候,來伊份依舊堅持以線下門店為重心,這也讓其嘗到了“苦果”。
面對困局,來伊份曾提出“萬家燈火”計劃,計劃到2018年底實現超3300家門店,2023年門店規模達到1萬家,未來目標加盟店數量占比將達到30-40%。
但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門店總數僅為2979家,同比減少14.2%。其中,直營門店1395家,占比47%;加盟門店1584家,占比53%。
來伊份表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休閑零食行業在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居民消費趨于謹慎的背景下,呈現需求承壓、競爭加劇與結構升級并行的復雜格局,對市場拓展與盈利能力構成挑戰。渠道紅利顯著消退,線上線下競爭持續加劇,獲客成本攀升。
來伊份在2025年半年報中提到,公司線下實體門店、直營門店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大部分為租賃經營,可能面臨營業場所租金提高、銷售費用增加的風險,從而對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2025年上半年,來伊份營業成本同比上升24.20%;毛利率由41.28%下降至32.61%,同比下降8.67個百分點。
戰略調整方面,來伊份近期動作頻頻。2025年6月,其完成3022.36萬元股份回購,但隨即終止了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原因是2024年業績未達考核目標。
與此同時,來伊份的控股股東上海愛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擬在2025年7月1日至10月1日期間,合計減持不超過1003.27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起,其控股股東不斷減持。上次減持是在2023年5月,上海愛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96%的股份,套現9193.8萬元。而且,其曾因超比例賣出所持有的來伊份股份,未履行限售義務,被證監會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