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報的使命就是動員人民起來抗戰,發表一切有益于抗戰的言論”。1939年1月1日,大眾日報在八百里沂蒙創刊,發刊詞中這樣寫道。
戰爭年代,大眾日報將這一磅礴宣言貫徹到底,一篇篇社論和文章,就是打擊敵人的一發發炮彈,578位烈士用鮮血染成的“大眾紅”,是世界新聞史上少有的史詩級篇章。正如大眾日報首任總編輯匡亞明在創刊七周年時所說:“大眾日報的歷史和山東人民抗戰史分不開,它是山東人民英勇抗戰的史詩,也是山東人民艱苦抗戰的縮影。”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對大眾報人而言,既是莊嚴的時代使命,也是對自身光榮歷史與辦報初心的回望與傳承。8月6日起,大眾日報推出“紙上硝煙·一張報紙的抗戰”系列報道,講述一張報紙的抗戰,也講述一張報紙記載的抗戰,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1944年11月14日,八路軍山東軍區集中濱海區主力部隊,在魯中軍區一部和地方武裝配合下發起莒城戰役,城內偽軍莫正民部按預定計劃反正,我軍迅速攻入城內,但日軍中隊借助堅固工事負隅頑抗,戰斗十分激烈,在我軍圍困打擊下,被斃傷俘百余人的日軍殘敵于29日連夜倉皇逃竄,莒縣城遂獲解放。
莒縣是“我山東一百零八個舊縣境中的第一個大縣,土地肥美,物資豐饒;此這一大縣的解放,不僅解放了原在敵寇統治之下的七百多村莊,三十余萬人民,而且還使我魯中、濱海兩個戰略區完全打成一片,使沿海平原與沂魯山區成為一個互相依托的戰斗整體”。此戰還是軍事攻勢與政治攻勢結合的范例,《解放日報》社論盛贊,莒縣解放戰役,表現了我軍高度的戰斗力與攻堅的英勇犧牲的精神。
戰役開始前,大眾日報(新華社山東分社)組織了前線記者團,隨軍作戰地報道,記者團負責人之一是山東軍區政治部宣傳干事曹秉衡,成員有大眾日報記者辛純、文菲、李后,有濱海軍區政治部宣傳干事宋文禮,戰士劇社文藝教員那沙、演員王黎明、民兵報記者鄭堅等,但參團記者均以新華社山東分社記者身份參加報道。報社發行部蔡連民等7人隨軍發行,一方面負責把稿件送回報社,另一方面把新出的報紙直接發行到陣地。這種組合參戰的軍事報道方式在山東根據地是第一次,發行部門配合參戰也是第一次。
戰斗打響,記者參戰愿望強烈,部隊首長為保護記者們的安全,在我軍將日軍壓縮到城中心小圍子后,安排他們在外圍做動員群眾拆除城墻的工作。
11月15日傍晚,記者們得知前方戰事緊張,再次堅決要求到一線陣地采訪并做鼓動工作。當晚,曹秉衡、王黎明、那沙3人隨部隊接近敵軍碉堡時,在一個巷口遇敵密集火力封鎖,幾枚手炮彈(擲彈筒)在四周爆炸,曹秉衡被彈片擊中頭部當場犧牲,王黎明負重傷,次日犧牲在野戰醫院,那沙雙腿也被炸傷。16日上午,記者宋文禮進到前沿我軍與日軍對峙的工事里,從瞭望孔觀察敵情,有經驗的指戰員都是從側面隱蔽觀察,防止被敵人發現、狙擊,宋文禮戰斗經驗不足,探頭從瞭望孔中間觀望,被日軍子彈擊中頭部,不幸以身殉職。
報道剛剛開始,前線記者即遭受重大犧牲,但此次戰役報道仍是大眾日報軍事報道中一次重大進步。從11月17日開始到12月1日,共刊發報道17件,包括戰斗進展消息、前沿現場報道、評論包括莒城攻克后擴大戰果的情況。延安新華總社來電著力肯定:“此次報道莒城戰役,迅速周密,這是你們工作進步的一個標志,望循此繼續努力。”

1944年11月,莒城戰役結束后,山東軍區司令部、政治部舉行追悼會,悼念在戰爭中犧牲的前線記者。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黨報委員會、山東軍區政治部頒發指示表揚莒城戰役前線記者團:“這次參加莒城戰役前線記者團的文化工作同志,在前線采訪執行任務中表現了勇敢負責,不怕困難,不避犧牲,這正是他們執行了中央、總政為前線為戰士服務的指示,在實行文化戰線為戰爭服務中創造了成績;而犧牲的或負傷的同志,更是執行中央、總政這一指示的好黨員,好文化工作者,這次戰役和渤海反蠶食、利津戰役、討吳戰役、討榮戰役、討李戰役中的前線采訪工作,都是山東執行軍事宣傳中的范例,啟示了我們的文化工作和記者工作,面向戰爭面向群眾的新方向,而在這幾次戰役采訪中光榮犧牲的劉實同志及英勇負傷的李聯峰同志、高光同志,都是我們文化工作中的好黨員、好戰士。”同時指出,要“接受這些寶貴的經驗教訓,我所有的記者、文化工作者同志,都必須一方面繼續提高勇敢負責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必須大大提高自己的軍事常識與必要的軍事技術,在戰爭采訪中不僅有熱情,有勇氣,而且要有本領,有方法;把任務完成得更好。這一點,也正是我們文化工作者,記者同志努力的新方向。”
戰役結束后,大眾日報社在莒南南高莊為死難記者舉行追悼會,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蕭華、山東分局宣傳部長兼大眾日報社長陳沂到會致悼詞,延安新華總社特電致哀、慰問。會后,為加強對前線記者的保護,山東軍區政治部作出新規定:今后戰地記者一般只進到團一級指揮所采訪,非特殊情況不得靠近一線陣地。軍區同時決定,將曹秉衡等烈士英名鐫刻在抗日烈士紀念塔上。
(于岸青,大眾日報高級記者,大眾日報社史陳列館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