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茶香彌漫。為期4天的2025濟南國際秋季茶產業(yè)博覽會(以下簡稱“茶博會”)盛大開幕,活動將持續(xù)到9月1日。這場由山東省茶文化協會主辦、青島雅森國際會展有限公司承辦的行業(yè)盛會,以“茶香潤泉城,美學融產業(yè)”為核心主題,展覽面積近2萬平方米,匯聚全國六大茶類產區(qū)600家源頭茶企,不僅為市民帶來免費品鑒、互動體驗的茶文化盛宴,更成為觀察茶產業(yè)區(qū)域協同、品牌升級、消費創(chuàng)新的重要窗口。
魯茶專區(qū)“組團出擊”
步入展會一層,青島西海岸新區(qū)茶專區(qū)格外醒目——統一的視覺標識、古色古香的展位設計,嶗山茶、海青綠茶等山東特色茶品整齊陳列,吸引大批茶友駐足。據了解,該專區(qū)由青島嶗山區(qū)農業(yè)農村局、青島西海岸新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等單位牽頭組織,20余家魯茶核心企業(yè)“抱團參展”,打破以往單一企業(yè)“單打獨斗”的模式,以區(qū)域公共品牌合力提升魯茶影響力。

“我們已經多次跟著政府組團參加濟南茶博會,效果一年比一年好!鼻鄭u海青華憶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桂村手持剛泡好的海青綠茶,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道。玻璃杯中,茶葉舒展如雀舌,湯色嫩綠明亮,入口鮮爽回甘!昂G嗑G茶是‘南茶北引’的典型代表,生長在北緯35度的沿海山區(qū),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南方綠茶更高,口感更醇厚。但過去‘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消費者知道嶗山茶,卻不了解海青綠茶,但隨著知名度不斷擴大,目前還有不少消費者專門來尋找我們的展位。”
李桂村坦言,作為茶企如果單獨參展時,展位小、知名度低,往往淹沒在眾多茶企中。如今加入政府組團,不僅展位規(guī)格提升,更借助區(qū)域公共品牌的背書,獲得更多經銷商和消費者的信任。
“開幕一上午,我們已經接待了幾十位意向經銷商,還有不少市民現場下單。更重要的是,通過專場推介會,我們把海青綠茶的種植標準、制作工藝講給大家聽,讓‘北方綠茶’的標簽更深入人心! 李桂村認為,茶博會給企業(yè)提供了賦能和展示的平臺,能有效推動茶企擦亮品牌。

青島雅森國際會展有限公司會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山東是茶葉消費大省,此次組織政府組團參展,正是希望通過“公共品牌+企業(yè)品牌”的雙輪驅動,整合魯茶資源,推動嶗山茶、海青綠茶、日照綠茶等特色茶品走出山東,與其他國內名茶同臺競爭!拔覀兘M織600余家茶企供應商,就是希望讓消費者喝到‘放心茶’,讓魯茶從‘區(qū)域好茶’變成‘全國名品’!
茶器成產業(yè)新增長點
如果說茶葉是茶博會的“主角”,那么茶器便是不可或缺的“配角”。本屆茶博會特設“大師茶器專區(qū)”,50余位紫砂、陶瓷、建盞領域的工藝美術大師親臨現場,宜興紫砂名家的壺具、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家的蓋碗、建陽建盞大師的茶盞,千款匠心作品讓茶友直呼“大飽眼福”。
在紫砂大師工作室展位前,經濟導報記者看到一位茶友正手持一把仿古紫砂壺細細端詳,壺身刻有“茶禪一味”四字,線條流暢,質感溫潤。
“這把壺是用宜興黃龍山原礦紫泥制作的,燒制溫度達到1200度,透氣性好,泡普洱茶最合適!弊仙皦毓ぷ魇邑撠熑私o經濟導報記者介紹,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飲茶體驗的追求升級,茶器不再是“附屬品”,而是成為彰顯品味、提升茶味的關鍵,“以前消費者買茶器看價格,現在看工藝、看大師、看文化,愿意為優(yōu)質茶器支付更高溢價。”
這種“茶器熱”也傳導到上游產業(yè)。景德鎮(zhèn)一位陶瓷藝術家告訴記者,過去陶瓷廠以生產日用瓷為主,如今轉向茶器定制,與茶企合作開發(fā)聯名款,“比如為綠茶設計薄胎白瓷蓋碗,突出湯色;為紅茶設計朱泥壺,提升香氣。茶器與茶葉的‘精準匹配’,讓兩者都更有市場競爭力。”
茶器產業(yè)的崛起,也為茶葉經銷商帶來新機遇。濟南多位本地茶商表示,今年他們也特意增加了茶器銷售品類,“很多顧客買茶時會順便買一套茶器,客單價比去年提高了30%。而且茶器復購率高,一套用久了會想換新款,形成持續(xù)消費。”
茶文化激活市場活力
除了茶品和茶器展示,本屆茶博會的另一大亮點是豐富的茶事活動——“雅雄·泉茗第一屆茶藝比賽”上,茶藝師們身著傳統服飾,行云流水般完成溫杯、投茶、注水、出湯等動作,展現現代茶道之美。在“濟南第2屆全國宋聯點茶斗茶大賽”現場,選手們用茶筅擊打茶湯,泛起細密的泡沫,在泡沫上繪制出花鳥、山水圖案,復刻宋代“茶百戲”的風雅,引得市民紛紛拍照打卡。

“以前覺得喝茶就是‘解渴’,今天才知道喝茶還有這么多講究。”市民劉女士帶著孩子體驗了點茶技藝,她表示,通過親手操作,不僅了解了宋代茶文化,還對茶葉的特性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后給家人泡茶,也能多一份儀式感!
這種“沉浸式”茶文化體驗,正成為茶產業(yè)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重要方式。鳳牌紅茶市場部經理張小雨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年輕消費者對紅茶的接受度不斷提升,但他們不再滿足于“買茶喝”,而是希望了解茶葉背后的故事、文化和沖泡技巧!拔覀冞@次帶來了多款紅茶經典產品,還設置了‘紅茶沖泡品鑒區(qū)’,教大家用不同水溫、不同器具沖泡紅茶,感受口感的變化!睆埿∮晖嘎叮瑸榱速N近年輕消費群體,鳳牌紅茶還推出多款包裝,適合辦公室、旅行等場景飲用的不同口感的紅茶。
除了年輕消費者,中老年茶友仍是市場主力。在普洱茶展區(qū),一位年過六旬的茶友正在與經銷商交流存儲技巧,“我喝普洱茶已經10年了,不僅自己喝,還會收藏一些優(yōu)質茶餅,看著茶葉慢慢陳化,也是一種樂趣。”經銷商表示,中老年茶友對茶葉品質要求高,注重品牌和產地,是高端茶葉的主要消費群體,“我們會定期組織茶友會,邀請他們品鑒新茶、交流茶文化,培養(yǎng)長期客戶。”
搭建“橋梁”助推高質量發(fā)展
從源頭茶企到終端消費者,從政府部門到行業(yè)協會,本屆茶博會猶如一座“橋梁”,連接起茶產業(yè)的上下游,也折射出中國茶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
華茶村白茶負責人陳維顯提出,一方面,區(qū)域協同成為茶產業(yè)升級的重要路徑。通過“政府組團+公共品牌”的模式,整合本土資源,提升區(qū)域茶品競爭力,正在成為多地的共識。未來,隨著交通、物流、電商的發(fā)展,不同產區(qū)的茶葉將進一步打破地域限制,實現“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
另一方面,“茶文化+茶產業(yè)”的融合趨勢明顯。從大師茶器的美學賦能,到茶藝比賽、點茶體驗的文化傳播,茶文化正成為提升茶產品附加值、吸引消費者的關鍵。
山東省茶文化協會負責人表示,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只有讓消費者懂茶、愛茶,才能讓茶產業(yè)走得更遠。
對于茶企而言,茶博會也是洞察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策略的“窗口”。不同的茶企銷售負責人表示,通過與消費者的直接交流,他們可以及時了解到市場的需求,滿足多元化需求。

截止到9月1日,茶博會茶香盛宴仍在繼續(xù)。正如一位參展商所說,“茶博會不僅是一場展會,更是中國茶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縮影。”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