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報的使命就是動員人民起來抗戰,發表一切有益于抗戰的言論”。1939年1月1日,大眾日報在八百里沂蒙創刊,發刊詞中這樣寫道。
戰爭年代,大眾日報將這一磅礴宣言貫徹到底,一篇篇社論和文章,就是打擊敵人的一發發炮彈,578位烈士用鮮血染成的“大眾紅”,是世界新聞史上少有的史詩級篇章。正如大眾日報首任總編輯匡亞明在創刊七周年時所說:“大眾日報的歷史和山東人民抗戰史分不開,它是山東人民英勇抗戰的史詩,也是山東人民艱苦抗戰的縮影。”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對大眾報人而言,既是莊嚴的時代使命,也是對自身光榮歷史與辦報初心的回望與傳承。8月6日起,大眾日報推出“紙上硝煙·一張報紙的抗戰”系列報道,講述一張報紙的抗戰,也講述一張報紙記載的抗戰,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1945年8月11日,一張紅色的報紙傳遍了山東根據地——單張整版套紅的《大眾日報號外》赫然一道非同尋常的大字標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泊于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對于1945年的大眾日報人來說,這一天定格在8月10日。
8月10日上午,莒南縣彭家仕溝村蟬鳴一片,大眾日報電臺自收到蘇聯對日宣戰的消息后,好消息接踵而至,電臺工作人員主動開始24小時值班,唯恐錯過一星半點。

1945年8月11日的《大眾日報號外》。
山東最先得到消息的是中共山東分局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同志。10日夜,羅榮桓同志正在研讀毛澤東同志剛剛發表的《對日寇的最后一戰》時,收到了來自延安的加急電報,讀罷興奮不已,忘記了連日的腰痛,搖醒剛入睡的妻子林月琴,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的五年計劃提前完成了。日本發出乞求投降的照會了!”
緊接著,報社就收到了新華社延安急電:據合眾社廣播,日本政府接受無條件投降!消息連發了三遍。值班編輯譚克看到“投降”二字有些恍惚,當即去電詢問“是真的嗎?”新華社復電頃刻而至,四個字:“消息真實。”歡呼聲瞬間響起,在深夜時分格外清亮,彭家仕溝村歡呼起來。
采訪科記者李后被人搖醒,他還沒看清是誰,只聽到激動的聲音連連呼喊:“鬼子無條件投降了!鬼子無條件投降了!”50年后,李后回憶道:“這是一個大家不會忘記的日子”。
對這勝利的一天,記者于冠西在日記中寫道:“天還沒亮,馬楠同志急呼呼地跑進來歡叫著:‘日本投降了!鬼子投降了!’……經過兩秒種的清醒,我、丁九,還有小秦,一起從各自睡著的門板上跳到了地上。”
11日正是大眾日報的出報日,新報剛剛印完,按常規,下一期報紙要到13日,可消息兩天后才見報就太晚了。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這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遞出去,社長陳沂當即決定增出號外。
“號外”是報刊為了最快傳播重大消息的常用手段,大眾日報多次出版號外,就是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重要消息傳遞給戰火中的軍民。
歡呼著的編輯們立刻行動起來,已經印完當日報紙的工人們放棄休息連夜趕印,刻字工人張偉東用木板刻制了拳頭大小的行書“號外”二字和大標題字,每一刀都格外用力。清晨五點半,一直等候在辦公室的陳沂搓搓臉,閱后簽了大樣,上機開印。
炊事班給印刷廠送來了早飯,沒有一個工人停下活計來吃飯,滿手油墨的黃維新說:“顧不上吃飯了,再累也高興。”發行員也來了,守在機器旁,印好一摞,抱著就跑,報紙還帶著機器的溫度。
發行員立刻將號外分送給附近的機關、部隊、團體、學校,還有駐村群眾。發行員們所到之處,立刻張貼,干部群眾圍攏過來,爭先一睹為快,發行員們成了最受歡迎的人。中共山東分局駐地大店歡騰起來,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盡情歡呼。莒南縣歡騰起來,根據地歡騰起來,盡情歡呼抗戰勝利了,中國人民勝利了。
機器不停地轉動,可還是太慢。值班總編陳楚決定,位于沂南縣高家仲疃村的大眾日報社印刷二廠也加入印刷,以最快的速度印出兩萬份。
天亮了,在彭家仕溝村東南的錢家仕溝村,大眾日報新聞培訓班開學典禮開始了。來自全省各區的學員們在記者邢路帶領下,正要上課時,勝利的消息傳來,培訓班也沸騰了。集結的命令同時到達,參加授課的編輯記者們已被編入前線記者團,立刻出發。等到再一次開課時,已是1946年春天,大眾日報社參與創辦的“山東大學”新聞培訓班在臨沂城東關開學。
8月14日,大眾日報編委吳建撰寫社論《日寇無條件投降與我們的緊急任務》激情豪邁:“我們的血不是白流的,我們的痛苦不是白挨的,今天我們民族翻身的日子到來了。”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何思源突然在益都公開露面,好似從天而降。自1943年夏秋,隨同魯蘇戰區移駐安徽阜陽的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成為流亡政府,基本喪失對省政的指揮和節制能力。這次,他從安徽阜陽輾轉數月歷經曲折,7月25日才秘密到達壽光。
偽山東省政府則頃刻土崩瓦解,偽職人員或離職或潛逃,偽武裝四散解體,偽省府只剩下偽省長楊毓珣等少數人看守。
(于岸青,大眾日報高級記者,大眾日報社史陳列館館長)
|